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七月起,我着手准备政治,作为一个理科背景的考生,整个过程充满了对这门科目的敬畏与焦虑。从7月中旬到8月底,我每天都匀出1-2小时阅读一节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配合完成相应的一章1000题。9月时,看到周围有人刚开始复习政治,我才启动第二次精讲精练和1000题的刷题,然而到了10月,我发现进度落后,仍未完成第二轮复习,这让我感到有些紧张,主要是因为我分配给政治的时间变少,学习效率也不理想。于是,我决定加快速度并专注于重点内容,从10月下旬开始构建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框架(只在脑海中形成大致思路)。接下来,我完成了肖秀荣的《讲真题》。11月,我购买了风中劲草,但感觉收获有限。11月中旬后,市面上的各种模拟试卷陆续出现,肖八肖四是必做的,我还尝试了其他一些,如蒋五、米六米三等,通过做题来弥补教材中的知识盲点,这些题目在网上颇受好评。进入12月,我加大了对政治的学习力度,平均每天投入三到四个小时,此时进入了疯狂背诵阶段。我主要背诵的是肖四、徐涛的小黄书,以及关于十九大的重要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不太擅长,首先从阅读书籍来巩固基础知识,接着完成36讲中对应的习题。在基础课程结束后,我购入了1000题,开始深入复习阶段,重点是各个专题的攻克,并且整理了许多策略和技巧,我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后续查阅。同时,我会交错进行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在学习线性代数时也会穿插一些高等数学的练习。第二轮复习是从九月初至十月底,除了上课时间,我重复了第一次的学习步骤,但这回我强调实践,不再只是凭感觉,而是尽可能全面地记忆公式,时常尝试默写,遇到困难立即查看笔记。这样的习惯逐渐带来了明显的进步。这轮复习同样要做标注,标记出之前不懂但现在理解的、遗忘的知识点以及找到新解题思路的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之外,写作堪称次重要的任务,我推荐王江涛的《高分写作》作为参考资料。在准备写作时,我不只关注技巧,还积累了大量实战性强的语句,以备写作之需。从十一月起,我专注于背诵范文,大小作文各记了十余篇,确保涵盖所有类型。背诵时,我提倡先理解中文版本,再以此为基础背诵英文。关键是准确默写,我会先朗读一次,然后依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多次默写。考试前两周,我为大小作文都整理出了模板,小作文按类别整理,大作文则分为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种模板,方便替换关键词。幸运的是,今年的考题与我先前背诵的类型相符,所以我几乎是原文照写,仅替换了主题词汇。另外,我想强调英语作文的书写工整不容忽视,我在十一月期间每天练习十分钟,坚持了一个多月,效果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力学、电磁学、声学、热学等多个物理领域的知识,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过程。扎实的物理学基础是首要的。我建议先从大学本科的基础物理课程开始复习,尤其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因这是理解地磁、地震波传播等现象的关键。
对地球物理学的专业知识,我主要集中在地震学、重力与磁场、电与电磁场、岩石物理四个方向。地震学是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途径,需深入理解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重力与磁场则帮助探测地球的形状、密度分布和地质构造;电与电磁场的应用则主要在于地壳导电性和矿产资源的探测;岩石物理则是连接地质学和物理学的桥梁,对理解地壳物质性质至关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我经常凭做习题和模拟实验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比如模拟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或者计算地磁场的变化。阅读科研论文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们能帮助你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提升科研素养。
我强烈推荐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如SeisComP3(地震数据处理)、GMT(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不仅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参加讨论小组或找导师指导,及时解答疑惑,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