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信息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计算机学院地学信息工程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信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准备的很晚,考试大纲发布以后才开始,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炼,1000题和讲真题。用1000题来巩固,这个过程也花了不少的时间,整个一遍弄完也到11月中旬了,然后就买了肖秀荣的知识点背诵,当时就开始了狂背模式,但后来证明这部分的时间全部都浪费了,先不说背了之后没记住多少,就是记住了,考试能用得上的也很少。到了后来八套卷和四套卷出的时候,买了这两套题,选择题全部认认真真做了,大题背了肖四,没背肖八,因为有很多重复的,而且当时我认为肖四是浓缩的肖八,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今年政治大题肖四全部涉及到,但答案是有出入的,但在我看来,能把肖四的答案都答上去,分数应该在平均水平以上了,而且全国所有的考生几乎答的都差不多,所以政治真正拉开差距的我认为还是选择题。至于选择题的话,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另外,习大大的各种讲话内容也要知道。
考研数学方面:
尽管分数不算顶尖,但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主要参考了数学大纲、教科书、二李的全书、李正元的真题集、660题、400题及合工大的模拟卷。资料不在多,关键在于精,更重要的是勤于动手练习。每个人的进度不同,所以我就不详述具体的时间规划了,自行调整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刚开始复习时,即使全书上的题目都感到困难也不必惊慌,这是很常见的状况。我特别推崇660这本书,虽然用了两个月才完成,但它确实帮助我在第二次刷全书时解出了大约七八成的问题。
对于套题部分,我采取了一种策略:每五套卷子为一个周期,其中包括三套真题和两套模拟题,这样可以适应不同的难度层次。以十天为一个周期,一天做一套题,第二天用来校对答案并复习之前的错题。然而,我比较粗心,常常看错题目或在计算中出错,导致真题和模拟题的成绩往往达不到130分,当时我很焦虑,因为我的目标是130分以上。不过,考试时仔细答题,结果还算满意。因此,我认为平时不必太纠结于模拟成绩,无需与他人比较,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始终记住,最后的实际考试才是决定你分数的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多做真题!多做真题!多做真题!重要的问题要说三遍!英语真题是公认的,无可替代的复习资料,其他资料一概不买不做,只需一本英语真题解析,足矣。你需要做的就是去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上下义词汇之间的替换,以及他们的逻辑。举一个我自身的例子,我在第二遍做某篇真题阅读时发现,那篇真题我居然跟第一次做错的一模一样!当时我十分震惊,之后反思了一下这个问题。的确第二遍跟第一遍做,单词的障碍已经大大降低了,然而我还是错了那几道题,连错选的选项都没有变,这就是根深蒂固的思维问题了,也是这个问题惊醒了我,让我更加高效地忍着恶心第二遍做阅读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GIS的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空间数据模型、地理坐标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基础知识。例如,要清楚点、线、面三种基本的空间元素如何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对象,以及UTM、经纬度等多种坐标系统的转换原理。这些都需扎实的数学和地理知识基础。
掌握GIS的主要操作和技术也十分关键。这涉及到数据输入输出、空间分析、地图制图等方面。比如,需熟练使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导入导出、编辑修改,以及进行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高级功能。制作清晰、准确的地图是展示和解释分析结果的重要手段。
再者,地学信息工程强调的是将GIS技术应用于地质学研究。这就要求熟悉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如地层、构造、岩矿等,并能结合GIS进行地质图件的制作和地质问题的分析。例如,利用GIS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或者进行地质资源的勘查与预测。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实战练习是最有效的途径。凭实际操作GIS软件,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或实习,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也是必要的,这帮助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
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不可忽视。在地学信息工程的学习中,往往需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有的想法,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观点,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