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能源动力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农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能源动力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农业大学能源动力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人觉得政治复习跟着肖老就够啦,用风中劲草强化核心知识点背诵,8套卷初步形成应试知识框架,4套卷巩固强化应试知识。可以买其他类型的押题卷,做做选择题~~接下来是做题方法:知识点精讲精练以单元复习,看完书立马做1000题,我是坚持做两遍的原则,所以两遍都没把答案全写在书上,而是找的白纸写的,做完两遍差不多知识点都掌握了,接下来的时间对我来说时政出来了也,就看时政刷题,之后是八套题,一套挨着一套过,重在选择题,大题看思路就好。四的话自己先做,然后统统背过。尽管近年来考研反压题的形势很严峻,可是真的多谢老师的系列丛书了,至少让你在考场上面对试题从容淡定。
考研数学方面:
在去年的这个时期,我并未计划参加研究生考试,因此我的数学复习从五一开始,但初期收效甚微,直到暑假我才真正投入复习。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时间显得有些紧迫,甚至未能完成所有真题的练习。尽管如此,考试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毕竟今年的数学题目难度较高。我首先精读了《数学全书》(第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十分专注,遮住答案独立解题,然后对比验证,若解对了,就检查解题步骤是否相同;如果出错,便深入分析错误所在。这个阶段耗时较长,持续了三个多月,而我在这期间几乎全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考研英语方面:
我采用了一种较为朴实无华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去年暑假,我开始正式复习,购入一本由郭崇兴编写的单词书,尽管书名已模糊,但记忆中它是根据考研出现频率排序,并配以真实试题例句,这对我非常有用。每天,我会投入整整半天来专注英语,直至考研前夕。那些我不熟悉的词汇,我全都抄在A4纸上,每个词后还附带了一个例句。通过持续的滚动复习,每天大约两小时,到十月份时我已经背诵了五遍左右。之后,虽然减少了背单词的强度,但我仍然每天保持接触。剩余的一个多小时,我用来做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一次完成一年的四篇文章,随后仔细剖析。到了十月,所有题目都已完成。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我逐字逐句翻译每一年的阅读,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与张剑黄皮书的官方译文对比,这种方法让我在提高翻译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每个句子,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知识点。同时,我也分析了每一个选项,将十年考研的所有选项按照不同题型分类,如主旨题、观点题、细节题等,记录在本子上并加上我的理解和总结,以此探索各种题型的规律。对于英语阅读,深入总结至关重要,因为某种程度上,阅读能力更多地取决于解题技巧。这样的速度下,我大约两天处理完一篇文章。十二月初,我开始准备作文,采用了回译法,先将原文翻译成中文,再用自己的中文版本翻译成英文,与原文比较,差距明显,使我深刻认识到原文中的精彩表达。我记下了觉得优秀的句子。到了十二月中旬,为了适应考试时间,我调整了学习计划,改为下午学习英语。语言学习最终依赖语感,因此在最后一月里,我每天都会大声朗读,包括阅读和作文,持续一个多小时。同时,我也定期练习写作,利用张剑正版模拟题中附赠的仿真答题卡,印制了十几份,每隔一天写一篇作文,熟悉布局和篇幅要求。其实,开篇和结尾可以使用模板,基本内容不变。最后十五天,我开始做张剑的模拟题,分数并不关键,关键是掌握时间分配和找到应试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忽视新题型、完型填空和翻译,也会一并查看和总结,只是没有像阅读那样投入大量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我想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工程力学的基础主要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力的平衡,如三力平衡原理、力矩平衡等,动力学则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等内容。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动力源泉,必须扎实掌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非常有效。凭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例如,在分析桥梁结构的稳定性时,运用受力分析的知识;在探讨风能转换系统的工作原理时,动力学的理论就能派上用场。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再者,对复杂的问题,学习使用工程力学的一些高级工具也是必要的。比如,有限元分析在解决非均匀应力分布、动态响应等问题时非常有用。虽然这部分内容相对较难,但凭逐步学习和练习,我能逐渐理解和应用。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我会定期做一些习题和模拟试题,以此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参与课堂讨论或小组学习,凭与他人的交流,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拓宽思路。
保持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至关重要。面对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需有耐心去钻研,有决心去克服困难。遇到不懂的地方,积极寻求帮助,不怕失败,勇于挑战,这是我在学习工程力学过程中秉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