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八月末启动复习计划,起初的一两周主要通过听课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借助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九月初返校后,我开始研读肖老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做《1000题》,每天投入约两小时。每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我就紧接着做相应章节的习题。做《1000题》时,我会把答案写在单独的纸上,避免直接写在书上,之后核对答案,并用铅笔在书中标记出错误或不确定的部分,确保理解每个正确答案背后的逻辑,即使是靠直觉猜对的题目也需仔细分析。大约在十一月底,我重新回顾了毛中特和马原的重要内容,同时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和做题。
接着,我购买了《风中劲草》以巩固知识点,这本书的提炼更为精简,非常适合强化初次复习的印象。随后,我进行了第二遍《1000题》,重点关注第一次做错的部分,特别是马原、毛中特和史纲,思修也不能忽视。每天分配一个小时复习《风中劲草》,四十分钟做题,剩下的二十分钟用于核对答案并记忆新知识,这样的流程持续了一周左右。紧接着,我开始做肖八,八套试卷的选择题必须全力以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研究一下大题的答题思路。此外,蒋中挺的《五套卷》也在同一时段内完成。
到了十二月十日左右,我开始背诵徐涛的《小黄书》,里面包含大量知识点。随后便是至关重要的肖四,这时需要为政治分配更多时间,我平均每天投入三小时。肖八和肖四的选择题必须反复操练,不止一遍,至少两遍,因为这些都是精华所在。至于肖四的大题,务必全部背诵,四套卷共二十题,两天攻破一套,总共八天,然后再完整地复习一遍,直至考试前一天的夜晚。在此期间,《小黄书》和肖四的资料相互补充,互相借鉴。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很好,但方法也很普通,就是多看多记。语法和单词很重要,语法不行的就买本高中语法书看,记单词从七月份开始一直到十月下旬,每天一个单元,反复循环记忆,三轮左右吧。一个单元前期大概要五十多分钟,后两轮就很快了。我每天英语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不到,记完单词后就是做阅读,黄皮书是首选,我买了英语全套,阅读的基础版提高版,完形,新题型,翻译,作文,真题详解。有必要提出的是真题如何使用。先做完一遍后,很多人是再做一遍,我不是这样的。我用的是珍藏版,就是分部分的,阅读在一块,作文在一块。先做完试卷分册对完答案,就看那本厚的,读文章,好的句子就用红笔标记,直接抄写下来也行,后期复习时专门空出一段时间背诵记忆,既训练语感,也积累语料。把上面的工作全做完基本也只有半个月时间了,接下来买几套模拟卷做做。关于作文的复习,我觉得语料很重要,背几句相关的好句子很重要,其他的格式化的东西很简单,记住,灵活使用就行,要记住作文是梯度打分的,先分档再打分,定档很重要,大家看具体要求就能知道作文的努力方向在哪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理论是至关重要的。从古典的李嘉图相对优势理论到现代的新贸易理论,需深入理解各国为何参与国际贸易,以及不同国家如何凭专业化生产获得利益。了解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政策工具,如关税、配额等,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国际金融部分也不能忽视。货币汇率变动、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等内容,都是需重点关注的。尤其是汇率理论,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进出口决策,也关乎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
再者,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是另一个重点。这包括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把握,各国的经济政策,以及文化、法律等非经济因素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例如,熟悉WTO规则,理解FTA(自由贸易区)的作用,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都将直接影响分析深度和广度。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逻辑脉络。多做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定期复习巩固,不断加深记忆,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参加小组讨论或模拟辩论,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利用各种资源,如教材、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来丰富自有的知识库。中国人民大学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也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