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试时间分配问题。我看任汝芬四套题,任建议选择题一半时间,问答题一半时间,因为选择题你会的就会,不会的你再纠结也没用,你还是不会,还不如抓阄来得快。并且除非你有足够的把握,不然不要改变第一选择,这是大多数人的经验之谈。大题五十分,如果肖秀荣压准了题,以肖秀荣的话唠风格,能让你写字写的手疼;如果没压准原题,你得在头脑中搜索下他的那些知识点你用得着,另外自己还要组织语句吹牛,要的是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听说今年的数学试题挺有挑战性的,我在复习时主要精力都投入在这方面,最后的效果还算满意。起初,我浏览了一遍教科书,没做课后题目,大约用了一个星期左右,主要是了解整体框架和基础概念。接着,我选择了李正元的复习全书来深入学习,刚开始的确感到有些吃力。对于那些纠结于选李正元还是李永乐书籍的朋友,我想说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我个人也翻阅过李永乐的书,他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非常棒,全书与真实考试更为接近,很多解题方法都很实用。我认为最好能在暑假前完成全书的学习,我不太倾向于将学习拖延到假期,毕竟需要休息娱乐嘛。(害羞)实际上,时间绝对绰绰有余!我暑假里玩耍了十天,没碰书本,但剩下的时间我完成了1990年至2000年间的全部数学真题。这段时期的真题质量极高,特别是那些证明题,很有思考价值。
到了八月,我又重温了一遍强化班的教材,这对大家来说仅供参考...参加过辅导班的同学在这个阶段复习教材会有很大收获。九月到十月期间,我坚持做完了2000年至2020年的真题,并做好了修正和笔记。十月中旬起,我每周六都会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平日则专注于刷题。我通常一周能解决一本660题,接着做了张8、张4、李正元400题以及市面上的各种模拟试题。或许与一些人不同,我喜欢每天早上做一套模拟题。就这样持续刷题、改正错误、记笔记、分析错题,期间穿插模拟考试和回顾真题,我觉得自己准备得差不多了。我要提醒大家,不要仅凭完成真题就自认为数学功底扎实。我见过太多同学只做真题,一旦得了130分就觉得数学很强,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近年来的试题相对简单,即使数学基础一般也可能拿到120分以上。然而,今年的数学考试让不少人栽了跟头...所以,希望大家保持谦虚态度!只要保持做题的手感,保证足够的练习量,确保准确性,无论遇到哪种类型的试卷,你都能应对自如!
考研英语方面:
大致在清明时节,我启动了从97年至07年的阅读练习。每日精选一篇文章进行深度研读,设定的标准包括:1. 对每个词汇都需熟悉;2. 每个句子都要能理解透彻;3. 必须清楚每一个错误选项为何错误。初期,一篇精读可能需要耗时足足三到四小时,我通常会对全文进行翻译,直到大约五月底才完成全部(起初进展缓慢,但随着熟练度提高,后期速度会加快,最终能在一小时内完成一篇)。在暑假来临前的一个月,我每天都回看之前做过的文章(有的文章已经看了五六遍甚至更多),依然坚持之前的三个标准,并确保严格遵守。
考研专业课方面:
勘查地球物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来解决地质问题。电磁法、地震勘探、重力测量和地磁测量等都是学习的重点。对这些方法的理解,需扎实的物理基础,尤其是电磁学和动力学的知识。复习时,一定要回归课本,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配以大量的习题进行巩固。
这门学科的实践性极强,很多理论知识都需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有机会,一定要多参与实验和实地考察,比如地震波的模拟实验、地质剖面的绘制等,这些都是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实际操作题目。这些实践经验也会帮助你在答题时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再者,勘查地球物理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需掌握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地质构造解析。这就需熟悉各种软件工具,如Seismic Unix、Surfer等,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可视化。
这门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定期阅读学术论文,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提升视野和深度思考能力,也许还能为论述题提供独特的视角。
建议大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复习,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这样帮助你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团队学习也很重要,互相讨论、解答疑惑,既能提高效率,也能激发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