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的提议是在九月左右启动,对于期望取得高分的人,可以在暑期提前开始,但不建议过早,以免记忆淡化。大纲应多加研读,理想的做法是从大纲解析发布后,每日预留至少两小时给政治学习。十月至十一月期间,集中精力熟悉各个知识点,主要通过阅读大纲和做选择题来实现。进入十二月,重点转向分析题,同时关注形势与政策,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并多做模拟试卷以便找出薄弱环节。现在的政治选择题趋向于灵活性,单纯死记硬背并不够,理解才是关键。对于大题,有明显的反押题倾向,虽然考前的押题卷可作为参考,但不应过分依赖,重要的是能够独立阐述关键知识点。后期阶段,适当增加政治的学习时间,别轻视它,每年都有不少考生总分达标而政治不及格,实在令人遗憾。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是个长期过程,从四月到七月我一直间歇性地研读教材以重温概念。这段时间,我用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教科书,以及复习全书、高数18讲,线代部分则依赖于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每学完一章教材,我会对应完成全书、18讲和讲义的练习,初次尝试时遇到了不少难题,我都一一标注了出来。本科时期的学习不够扎实,很多内容理解得并不透彻,因此我需要边学习新知识边做笔记边做题。七月份搬回家后,我白天会与同学一起去图书馆,但学习进度并不算快。我稍微做了一些线代和概率的660题,这些题目要求技巧和运算速度,确实值得练习。九月起,我开始了第二次全面复习全书和18讲,第一次没弄懂的问题依然有一半困扰着我...对于这些困惑,我会向同学请教,解决基础问题。这个阶段持续到了九、十月份。十月中旬后,我开始做历年真题,选择了张宇的数三真题大全解。早期的题目相对简单,我能迅速解答。然而,真题虽重要,但不应过分依赖,毕竟试题难度逐年增加,我在这一点上吃了亏。后期,我觉得有必要限时做一些模拟题,它们通常比真题更难,但有助于提高能力。我尝试了几套2016年合肥工业大学的超越模拟题。周围的同学都在做张宇的四套卷和八套卷,但我试做了一套同学的,发现前两道选择题都感到困难,于是放弃了。这种做法并不理想,无形中减少了练习机会。我大约在11月初完成了真题,而模拟题则留到稍后,以便在考前保持手感。11月,由于专业课程的工作量加大,我分配给数学的时间减少了,因为我开始专业课较晚,这也影响了我的整体计划。在数三考试中,我被一道简单的第二大题难住了,慌乱了几分钟,不过最终思路恢复了正常。总的来说,我的心态欠佳,基础知识的不足是我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数学成绩优异至关重要,因为在英语和政治分数相差无几,专业课评分又难以预测的情况下,数学高分将带来明显的优势。
考研英语方面:
5-6月开始自己试水做真题阅读,不要纠结自己能对几个错几个,我一开始4篇阅读能错9个!的确是非常崩溃。做完一篇就一个个查单词,精读翻译,别嫌麻烦!一天弄一篇都好,不认识的单词要抄下来反复背,因为考研经常反复考的。暑假是考研复习的黄金阶段,各科在这一阶段都会有质的提高,7月又做了一遍英语真题阅读,没有全做完,挑着做了一部分,只是分析答案更加细致了,每篇阅读都会尝试翻译一下(口译,写下来太浪费时间)先掌握基础再做英语的真题会感觉简单很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劳动经济学是我学习的重点之一。它探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工资决定机制,就业与失业问题等。理解这些基本理论,帮助预测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如薪酬设定、招聘策略等。我建议凭阅读经典教材和研究论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员工的权益保护,劳动争议处理,社会保险制度等。理解和掌握相关法规,能够帮助在工作中避免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在学习时,我会定期复习法规条文,并尝试模拟实际情境进行分析,以此加深记忆。
再者,人力资源管理是核心课程。这包括招聘选拔、培训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模块。我通常会凭案例分析,模拟企业HR角色来实践这些理论知识,这我更深入地理解了HR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会关注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例如大数据在招聘中的应用,员工满意度调查等,以保持自有的专业知识更新。
我还发现,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对理解和应用劳动科学综合非常有帮助。比如,结合心理学了解员工行为动机,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甚至参考社会学研究来洞察社会变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在备考期间,除了系统学习书本知识,我还会积极参加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既检验学习效果,也能提前适应考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