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上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就边做肖秀荣1000题边看那个全书。我把马克思哲学,经济,还有近代史看完了就没看了。最后两天买了肖秀荣的考前四套卷,那东西非常非常好用。考政治前一天突然强烈的想读研,然后一宿没睡背政治,前半夜把没做完的四套题做完,后半夜背书,然后好像凌晨四点那会儿太困了睡到五点,起来背大题就去了。成绩比我想的好多了。我想政治对江苏的考生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不晓得别的省当时理科是怎么考政治的,反正我们省当时小高考把政治抠得特别细,什么矛盾啊真理啊规律啊,我都十分熟悉。政治还是要好好看的,我建议把1000题做完,然后再看几遍熟悉熟悉,最后把四套题做做就行了。我复习起步相当晚,好像是从十一月份才开始着急的,最后《肖八》的选择题认认真真的看一遍,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出了《肖四》之后整个练习册都要看,大题要背!不过最后发现好像考试的时候没有多少自己背过的,但是只要背过政治,大题真的能写出来,所以一定要背!背重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不是否认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毕竟我的能力还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或许与你的不同。我倾向于先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题型归纳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仅仅关注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持有异议。举个实例,2018年的数学一、三科目的概率论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涉及“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遍览了各类题型书籍,都未发现针对此类题型的解析。这不是一个新的题型,因为它实质上仍然是对我们已学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的考查,从知识本质上讲,并非超出范围。但在题型角度,却成了一个“超纲题”。如果一本题型书仅凭题型就想覆盖所有考试内容,不仅是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教师的专业水准。近年来的实际考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理解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这个成绩楼主还是很满意的。我觉得英语最重要的就是真题,你分析个五六遍真不为过。楼主应该是大三上学期考的六级,想着反正明年要考研,那时候看了一个人说,读篇英语文章把他用中文翻译出来,可以提高阅读水平,楼主就这样做,一直到考研,也偶尔会翻译一下,这说实话,为楼主后面翻译打了基础,这两项基本都没很准备,全是这打的底子。在复习过程中,我还做了张剑150篇吧,错的很多开始,很崩溃,后来八月份开始看真题,我觉得看晚了,一开始老不舍,但是确实可以六月底就看的。最后一个月准备的作文,有点仓促,楼主一开始挺急的,看那图片作文怕自己主旨分析的对,后来发现这也是多虑了,那时候就会看看作文书上的图片想想寓意,就酱。完形填空也没很练,就把真题上的做了做,反正就翻来覆去的分析真题文章,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它包括了决策理论、组织行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帮助构建起管理学的大框架。
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等,这些都是管理学的基础。凭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管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所以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阅读各种企业管理的经典案例,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其背后的管理策略和决策过程。关注时事,将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融入到学习中,如数字化转型、创新管理等,这样既能拓宽视野,又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管理学也需好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建议定期进行论文阅读和写作,这能锻炼批判性思考和结构化表达。参加小组讨论或模拟会议,凭与他人交流,提升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我个人非常推崇跨学科的学习。管理科学与工程结合了管理学与工程学,需具备一定的定量分析能力。掌握统计学、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对理解和解决问题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