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外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约10月才开始准备,开始的时间比较晚,所以每天花费在政治上的时间相对较长。政治方面,我的分不高,借鉴意义不大。值得一提的是,政治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当时做肖秀荣的1000题,第一遍,不夸张地说,三道错两道。但是,多练练,你能找到出题的感觉的。千万别放弃!!大题方面,我背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考前我很焦虑,失眠,看了卷子,才发现大题并不为难学生!想考高分的孩子,看看其他帖子。另外,风中劲草的第一册,拎出了要点,有些帮助)第二册是练习,第三册是答案。(我没怎么做它的练习,不予置评)。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我没来得及背完。选择题还是有些帮助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不是否认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毕竟我的能力还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或许与你的不同。我倾向于先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题型归纳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仅仅关注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持有异议。举个实例,2018年的数学一、三科目的概率论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涉及“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遍览了各类题型书籍,都未发现针对此类题型的解析。这不是一个新的题型,因为它实质上仍然是对我们已学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的考查,从知识本质上讲,并非超出范围。但在题型角度,却成了一个“超纲题”。如果一本题型书仅凭题型就想覆盖所有考试内容,不仅是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教师的专业水准。近年来的实际考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理解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话,建议还是做真题,做个三遍。背单词重要,但是不要拿着词汇书一直背,效率极低,注意性价比,后期做真题时必须把真题里的单词全部弄懂,考研复习一定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无用的事。我是在短期内就提升了学习效率,所以每天学习时间并不算长,做到最后你会发现,做题真的是有套路有技巧的,到时候我也会把一些做题的技巧都发给大家。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建议现在就开始复习英语,先不用做真题,先看看单词,多看看英语方面的文章。英语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日积月累,然后水到渠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这包括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基础概念。理解这些概念不仅需记忆,更需深入思考它们背后的逻辑关系。例如,为什么价格会调节市场的供求?如何凭机会成本来衡量决策的得失?这些问题的理解深度将直接影响到你对经济学整体框架的把握。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将微观经济的原理应用到宏观经济的分析中,反之亦然,以此加深理解。
再者,模型和公式是经济学的重要工具。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供需模型等,都需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但,模型只是理论的简化,理解其背后的基本思想比复杂的公式更为重要。
案例分析也是提高经济学理解的有效方式。凭实际的经济事件或政策,看到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对深化理解、提升分析能力大有裨益。我经常阅读《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财经媒体,从中寻找实例进行分析。
持续的练习和反思不可忽视。无论是做课后习题还是模拟试题,都要坚持定期练习,并及时反思错误,找出知识盲点。讨论和交流也很重要,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也能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取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