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传播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传播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主要参考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和红宝书,不过我更倾向于前者,特别是它的哲学部分,解析详尽透彻。配套的历年真题能清晰地突出关键内容,而且不同色彩的字体让阅读变得有趣,不像红宝书那样全是大段文字,看得我很快就感到疲倦。阅读时需要设定个人计划,比如每日阅读量、预计完成日期,再加上一些缓冲日(通常会有些小延误)。例如,我起初设为每天20页,后来觉得难度过大,便调整为15页,这样大约一个月就能读完。我喜欢早晨投入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那时注意力较集中,我会边读边思考,这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来安排。肖八出版后,我就开始做选择题,每套完成后,我会将没掌握的部分记在封面上的空白区,熟悉后就标记已掌握,在考前再复习一遍。我觉得政治的选择题至关重要,大家大题准备都差不多,但选择题做得好,分数差异就会显现。对于选择题,要注意纪念年份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大纲变化涉及的考点以及重要考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并不高。无论你的四六级成绩如何,即使四级未达标也不必沮丧,同样,即使六级分数超过500分,也不应沾沾自喜。我备考时主要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包括真题集和阅读理解150篇。其实仅凭这两本书就已经足够了,但要注意,黄皮书的珍藏版只包含2005年以后的题目,我还是推荐完成早期年份的真题。至于150篇阅读,基础部分足以,进阶部分难度较大。同时,要记住历年真题中出现的生词。词汇量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你能记住多少。起初,我在学习单词的同时做150篇阅读,暑假结束时完成,那时我还未接触真题,后来还是做了两套来适应题型。九月份开学后,我开始专注于真题的阅读和新题型。我会尝试翻译每个句子,不懂的地方会请教老师,老师也会全面解析全文。对于新题型,我会先独立完成,然后查看答案分析,并反复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进入第二轮真题练习时,我转为专注阅读翻译。我直到11月才开始准备写作,特别提示,尽量避免使用完整的模板。因为担心作文,我在考前背诵了一篇110多个词的模板,导致考研时大作文只用了20多分钟,可能分数并未及格。即便如此,提前半小时完成考研英语,准确度仍有待提升。对于写作不擅长的人,构建自己的模板是很重要的。在考试前的二十多天,我开始了第三次真题训练,这次包含了完形填空,阅读A、B部分的答案几乎都能猜到,实际上我是在回顾前两次的解题思路,特别是针对之前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即使是英语水平较弱的人也应该能顺利过线。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新闻传播学基础是我备考的重点。新闻理论部分,理解并掌握新闻的本质、功能、产生和发展规律至关重要。我建议精读教材,关注业界动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闻业务部分,如采访技巧、写作规范、编辑工作等,需凭大量实践来提升。我常找些新闻稿进行分析,模仿写作,并教老师和同学,以此提高自有的新闻敏感度和写作能力。传播学基本理论则需深入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影响因素及效果,多阅读相关论文,形成自有的理论框架。
综合知识部分,大学语文考察的是语言功底和人文素养。我坚持每天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增强语感,也提升了写作水平。经济学通论部分,需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等。我建议结合实际案例学习,这样既有趣又易于理解。
在复习策略上,我认为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是关键。我将每个科目划分成小块,每天专注攻克一部分。定期做模拟题,以适应考试节奏,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补救。小组学习也很有帮助,大家互相讨论,共享资源,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