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八月底开始准备的,买了肖秀荣的命题人三件套,初期就是先看书,再做1000题,刚开始会错很多,尤其是马原,尤其是理科生,别担心,先看个大概,能做对60%即可。建议大家政治最好报个班,政治考点多而杂,自己看容易晕乎,老师领着走能帮自己疏通思路,分清重点。老师的水平都挺高的,有问题不懂的可以去问老师,教师都会耐心回答。政治参考书目:肖秀荣的一系列书,包括《1000题》《讲真题》《知识点提要》《冲刺八套卷》《最后四套卷》,除此之外没有用过其他的书。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有着深厚的兴趣,总感觉自己有许多想法要表达。尽管我在大学攻读的是一门工程学位,但我的专业领域更偏向于艺术。然而,即便如此,我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理论等科目成绩都轻松超过了90分,这让我深信即使没有深入研究,我也具备一定的基础。早在三月,我就已经开始自学数学,初期我依靠李永乐的全套资料并结合教科书,逐渐理解了许多概念。接着,我一直钻研李永乐的全解书籍直到五月,那时我已经觉得自己掌握了不少知识。六月到七月间,我完成了李永乐全书的所有习题。在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还亲手整理了一本笔记,不仅排版整洁,还抄写了重要内容,并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反复研读全解书以加深理解。九月起,我开始动手做李永乐全书的题目,不再是仅仅阅读,而是力求亲自解答。即使一开始只能正确完成70%,我并不急于求成,转而开始接触真题,因为我意识到是练习量不足导致我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进入十月,我开始专注于真题演练,使用张宇的真题大全解。起初,我按知识点逐步攻克,进度较慢但大部分都能解决。之后,我改为按套卷形式进行,此时我能确保选择题和填空题最多只错一题,且答题速度明显提升。不过,在这段时间,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够计算出大题的答案,尤其是极限等题目,但在书写解题步骤上有所欠缺。于是,在十月至十二月的三个月里,我持续通过真题训练和参考个人笔记,同时整理错题,这样的复习策略已足以使我准备充分。
考研英语方面:
这个成绩楼主还是很满意的。我觉得英语最重要的就是真题,你分析个五六遍真不为过。楼主应该是大三上学期考的六级,想着反正明年要考研,那时候看了一个人说,读篇英语文章把他用中文翻译出来,可以提高阅读水平,楼主就这样做,一直到考研,也偶尔会翻译一下,这说实话,为楼主后面翻译打了基础,这两项基本都没很准备,全是这打的底子。在复习过程中,我还做了张剑150篇吧,错的很多开始,很崩溃,后来八月份开始看真题,我觉得看晚了,一开始老不舍,但是确实可以六月底就看的。最后一个月准备的作文,有点仓促,楼主一开始挺急的,看那图片作文怕自己主旨分析的对,后来发现这也是多虑了,那时候就会看看作文书上的图片想想寓意,就酱。完形填空也没很练,就把真题上的做了做,反正就翻来覆去的分析真题文章,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到众多的专业术语,如BOD、COD、TOC等,这些都需有清晰的理解。要熟悉各种污染物的性质,了解它们如何影响水质以及可能的处理方式。理论知识的扎实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工艺流程图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需熟练掌握废水处理的各种过程,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并能按不同的水质情况设计合适的处理流程。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和案例分析来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实验技能的培养也是关键。凭实验室操作,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沉淀、混凝、吸附、反渗透等。实验不仅增强动手能力,更能帮助理解理论背后的原理。
计算和模型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例如,在设计污水处理设施时,需运用动力学模型预测处理效率,使用经济评估方法衡量其成本效益。这些都需数学和编程基础,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对学好这门课很有帮助。
我强烈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这不仅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也能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定期复习,整理笔记,制作思维导图,以此巩固知识结构。遇到难题,我会主动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凭讨论和解答,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