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复习的强化阶段,我参加了专门的强化课程,因为我觉得听课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记住关键点,提高学习效率。我会再次浏览精讲精练,主要专注于记忆选择题的重要知识点。对于1000题的二次复习,我个人认为效果不太显著,但如果时间充裕,这也是一种备选方案。我选择了背诵徐涛的小黄书,并结合历年真题来巩固选择题的知识点。疾风劲草是许多人推荐的资料,但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觉得内容有些杂乱,且包含许多非重点信息。因此,我强烈建议使用徐涛的小黄书来背诵知识点,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搭配做真题练习。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关键是领会其内涵;而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建议后期自行绘制时间线,梳理党的会议、毛泽东的文章以及各次会议中的新观点和历史事件,这样做笔记有助于加深印象,非常重要。
考研数学方面:
人家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数学考得好是很拉分的,数学也是最耗时间的一门课程,我觉得最好应该把数学教材好好的看看,做做课后习题进行第一遍学习,然后就可以上复习全书了,市面上有二李的和李王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二李的,但李王的我在第二年是也看了,看复习全书是个浩大的工程,尽量多看几遍,其实不用全部都会,有些太难考验是不会考的。我看书的时候有不会的题目就想个几十秒,不会的话就立即看答案然后分析为什么我没想出来,然后记住这题的解题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可以学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最后就是大量的做题阶段了,我买了很多题目,有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李永乐的660等,660题我做的最多,两年加起来应该有四到五遍,虽然题目很难不过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许多资料我都是开始的时候新鲜,但认认真真完成的好像没有几本,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无论哪本习题集认认真真的完成,吃透每一道题就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最后就是冲刺阶段的试卷,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多做几遍,我做真题的时候是用一张大白纸,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写上去,然后再修改,到后期有空的时候多看几遍,感觉这样会比较好。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是重中之重。记单词首先要由简到繁。记单词的时候可以买一本新东方绿皮的乱序版和正序版,正序版是没有例句和同类词辨析的小册子,可以随身携带,绿皮书有例句、真题、辨析、超纲词汇等等,非常大而且厚。先用正序版把单词过个三遍,记得百分之六七十的单词之后,再用乱序版把单词中所有的意思都记住,包括熟词僻义、近反义词、超纲词汇、真题词汇,也就是说要把整本乱序版记得差不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7-8遍。或者先用何凯文的词汇全书,只有1575个常用单词,分为21lists,里面包括了很多的近反义词和例句,拓展的生词多,但一定的拓展词汇量是必要的。在把何凯文的过两三遍之后,再用绿皮书过7-8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材料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从晶体结构到非晶态材料,从电子结构到缺陷理论,都需深入理解。特别要关注的是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新材料的研发趋势,如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也是考试的重点。我在学习这部分时,凭阅读原著文献和做相关的实验来深化理解。
化工基础部分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工程、传递现象和单元操作等内容。理解并能运用质量、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过程设计和分析是基础,对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则是关键。我建议多做一些计算题,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等基本原理也需熟练掌握。
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本,我还广泛阅读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凭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定期自我测试和复习,以及与同学讨论交流,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至于化工制图和工艺流程设计,这是应用能力的体现。不仅要熟悉各种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还要能够按给定条件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流程。这需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