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假设你的政治基础知识较弱,你可以从7月起着手准备,我则是从10月开始复习,我认为提前太多并不必要。如果有时间和条件的话,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很有帮助的,尽早开始更好。因为当前考研政治中时事部分的占比正在增加,如果早期你就对这些事件有所了解,那么在后期的复习阶段就能省去很多理解和记忆的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突破阶段主要以大量练题为主。其中,练题又以考研真题为主,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包含32年的真题(1987-2018),1998年以前偏简单,可以坚持1天做2套,1998年及以后就1天1套或2天3套。与此同时,张宇1000题和李永乐660题都是不错的习题集,不过1000题有点难、660题有点偏,和考研题风仍有所差异,基础好的同学可做一做,基础不太牢固或者时间不充分的同学仍以考研真题为主即可,争取把历年考研真题做到3遍以上(特别是近10年的真题,参考价值最大)。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英语的核心任务聚焦于阅读理解,四篇冗长的篇章接踵而至,初次尝试考研英语阅读的感觉犹如过山车般刺激。庆幸的是,考研英语只考察读写,不涉及听和说,而这读写部分确实有规律可循。首要挑战便是这四篇大阅读。我在准备时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采用深入研读策略,深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完成一篇阅读后核对答案,标记所有陌生词汇,查阅字典,解析选项,并全文翻译。我当时的做法是将生词和复杂句子摘录到笔记本上,背诵单词并逐一剖析长难句的语法。起初,完成一篇文章需要耗费两小时,主要是因为我遇到太多不认识的词汇。这之后,我会全文翻译并分析每个选项,02年以前的文章包含5篇文章,每篇4个问题;02年后则改为4篇文章,每篇5个问题。我会详细研究这20个选项,理解正确答案为何正确,错误答案又错在哪里。阅读对我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把每一个步骤都记录在两个厚厚的笔记本里,尽管这种方法显得有些笨拙,毕竟我已经提到,我的英语能力和整体学习水平都不算高。然而,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阅读能力显著提升,最初的连续错误8到9个题目,到最后基本能控制在5个以内,陌生词汇也逐渐减少。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有效但却耗时耗力的方法。我处理翻译练习时通常也会重复三次。第一次,先浏览题目,大致了解内容。第二次,按照常规顺序答题,遇到难题暂时空着。第三次,结合前后文来推测单词含义和句子意义,将自己的理解放入具体情境中检验是否合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规划是核心,它涉及到对环境系统进行长期的、整体的、前瞻性的安排和部署。需深入理解环境系统的动态性,掌握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方法,如生命周期分析、情景分析等,并能应用这些工具进行实际的环境规划工作。对环保法规政策的理解和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设计原理则要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这包括环境治理设施的设计、环境修复技术的选、环保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在此过程中,要熟练运用环境工程学的知识,如水处理工艺、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等,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环境问题的科学解决。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关键。一方面,要深入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凭案例分析加深理解。参加实习或者模拟项目,亲手进行环境规划和设计,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
,自我学习和持续更新知识也很重要。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迅速,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需定期查阅最新的研究文献,了解前沿动态,这样使知识体系保持最新。
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环境规划与设计往往涉及多学科交叉,团队协作集思广益,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所以,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是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应忽视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