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金融学院金融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七月份我几乎没有阅读书籍,注意力难以集中,偶尔会关注一些政治动态。今年的政治教育开始展现出改革的初步形态,虽然考查的重点依然相同,但考试方式有所转变,更接近于高考的形式,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而非单纯的记忆。因此,牢固掌握政治知识点(特别是关键词如主旨、关键点、立足点等)是基本要求,同时需要进行联想、理解和感受,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是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对于重要知识点要深入思考。跟随肖老师的步伐学习政治至关重要,他的题目最能体现考研的真实水平,近年来他在考研分析题上的预测准确率极高。例如,2014年内参命中四道大题,最后四套题又猜中三题;2015年内参和最后四套题各中一道大题,同时选择题也有几题命中。在考研冲刺阶段,风中劲草提炼的知识点需要大量背诵。对于其他的政治模拟试题,分析题可挑选部分练习,选择题则可用于手感训练,不必过于纠结。选择题应多加练习。此外,可以适度做些政治真题的选择题,重点在于分析解答的角度和步骤,设想如果换作自己会如何回答,哪些知识点会被忽视等,自我提问以梳理解题思路。最后四套卷固然需要背诵,但不能完全依赖押题,掌握答题技巧才是最稳妥的方法,这样在考场才能应对自如。
考研数学方面:
从课本开始,因为准备得早时间比较充足所以把课后题都做了做,大概四月看完课本开始看复习全书,第一遍的时候全书上题十有八九不会,耐着性子把解析从头到尾看懂为止,这一遍特别费时,大概到六月份才把全书高数部分看完。然后马上开始第二遍,因为第一遍巩固的不错,所以第二遍就轻松很多。九月从最早的真题开始做,一天一套,不熟练的知识点需要针对性地练习,不能留死角。早期的真题大致会做就可以,不用太计较,毕竟时间久了,变化还是挺大的。因为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足,最新的几年真题想留到考前训练用,所以突然就闲下来了,但数学又不能停,听说张宇的《高数18讲》不错,就找了一本开始看,有好的内容就做笔记。然后进行冲刺阶段的复习,技巧性比较强,题目也更灵活,但一定要基础过硬再来学,在几遍全书的基础上做也许会更好,否则可能会跟不上节奏。在看完《18讲》之后觉得时间还是很充足,就做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做起来很难,很多题还是会卡壳,但收获也是很大的。这时候差不多到了11月,这时候数学的时间就需要减少了,于是开始每天一套做李永乐的十年真题(留了最近三年的在考前做),这本书的编排我觉得很好,前面是成套的题,后面是把历年真题按章节知识点编到一块,可以按章节练习,适合查漏补缺。经过前面这么多轮的复习,这时候做真题会很轻松,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做完,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做完套题再按章节继续做,做错的题做好记录。到了十二月开始做模拟卷,比较常见的就是张宇《八套卷》、李永乐《6+2》、合工大超越,模拟卷会比往年真题难很多,但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这两年的难度明显在提高,需要做一些难题。考前几天把之前留的几年真题做了感受感受最近几年的出题风格以及保持做题的感觉,翻翻笔记、全书看有没有生疏的知识点,再看看错题本,然后就可以放心地上考场了。考研数学还是挺重基础的,只要复习地扎实了就不怕,近几年真题的计算量不小,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因为粗心失分就很可惜了。
考研英语方面:
背诵词汇是永无止境的,十几个单元的单词都需要反复记忆。对于写作,熟读张剑资料上的十余篇小作文及三十篇大作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大部分内容可能已经模糊,但它们对提升英语基础至关重要。《阅读80篇基础版》我精读了三次,真题同样如此,这有助于培养语感。此外,个人整理的解题技巧也要认真回顾,否则到了最后阶段,可能会发现自己连翻译都生疏了,那时才发现之前两次研习语法的努力付诸东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金融学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了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投资学等核心领域。你需深入理解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掌握利率决定理论,了解各种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熟悉不同类型的投资工具和策略。对这些基础知识,建议使用权威教材,并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学习。
关注金融实务与政策动态。金融学科并非孤立于实际之外,它与全球经济环境、国家政策紧密相连。阅读《中国证券报》、《华尔街日报》等财经媒体,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报告,帮你理解和解析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再者,强化计算与模型应用。金融学中有很多定量分析,如CAPM模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等,需你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统计知识。多做练习题,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模型,能够帮助你在考试中解决复杂问题。
案例分析是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你选取一些经典的金融事件,比如金融危机、企业并购等,分析其背后的金融原理和决策过程。这样既锻炼了逻辑思维,也提升了实战能力。
定期复习和模拟测试不可忽视。金融学综合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定期复习巩固记忆,避免遗忘。找一些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进行模拟测试,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