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上海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十月启动复习计划依然来得及,我推荐使用肖秀荣系列的教材。我个人倾向于理解性记忆,主张掌握答题的策略,对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理解,构建起一个清晰的框架,这样在看到问题时能迅速提炼出关键点,再将具体知识点填充进去。我认为报名参加政治冲刺班是值得的,毕竟许多人平时不太关注时事政治,而且这样的课程有助于你条理分明地整理思路,把握住核心要点。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期间,我的数学成绩相当理想,同时我对这个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启动了数学复习计划。我首选阅读教材,不过并未完成所有课后练习题,因为数量庞大,我觉得有些繁琐。我倾向于深入理解每一个定理和定义,习惯于看完一章节课本后,配合完成一章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因此,在暑假来临之前,我已经几乎完成了整本书的复习。暑假期间,我专注于《基础过关660题》和《线性代数辅导讲义》的训练。开学后,我尝试了几套历年真题,并能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完成,这让我感到挺满意的。于是,我减少了数学的复习频率,偶尔做一些真题的部分题目。到了十月份的国庆假期后,我开始挑战颇具名气的400题。遇到难题时,我会花费将近三个小时去解答,虽然过程中有些挣扎,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而对于较为简单的题目,我通常花两个小时草草地解答后便结束了。第一次做400题时我没有全力以赴,等到题库耗尽后,我又重新做了一遍,这次我投入了更多的专注力。
考研英语方面:
我把大阅读两两拆开,中间加入翻译,这是为了便于在考场上科学用脑。连续读四篇大阅读,真的会吃不消(切莫高估自己)。而“英译中”的思路,毕竟有所不同,毕竟会运用到母语,这样可以给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下面我要讲到泛读了,再次提醒大家,这个方法要慎用,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我是因为自己亲身尝试,发现我用泛读的方法和精读的方法做大阅读,错误率持平。甚至于,泛读时错误率会低于精读,所以我才能在十分钟内做完一篇大阅读。其实考研阅读很奇怪,对于某些思维跳跃太大的人来说,精读反而是致命的伤害,在下便属于那类人。看的信息越多、读得越慢、题目分析得越细致,反而错得越离谱,甚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对于有一些人则不然。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企业如何决定生产什么以及多少。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在微观部分,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等概念至关重要。对宏观部分,需深入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货币银行体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理解和应用模型是经济学的关键。例如,IS-LM模型用于分析利率和产出之间的关系,AD-AS模型解释了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影响价格水平和产出。理解这些模型,并能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是经济学考试的重点。
再者,数据分析能力也是考察的一部分。理解并掌握如何使用图表、曲线来解析经济数据,如边际效用递减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等,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计算题也常见于考试中,比如弹性公式、成本利润分析等,要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技巧。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先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个概念和理论联系起来。凭阅读教材和做笔记,深入理解每个主题。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风格和难度。积极参与讨论,或者找一位学习伙伴一起解题,帮助深化理解。
关注时事经济新闻,结合实际案例理解理论,这样不仅使学习更有趣,也有助于你在论述题中展示出对经济学的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