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海洋与大气学院气象学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想要比别人分高,就得多付出一份努力,并且政治的付出与收获确实是成正比的。现在8月份了,政治可以开始了,政治里面东西谁都看得懂,但用不好,记不住,这就变成和英语单词有点类似了,我的老师给我讲了很多理解性的内容,这让我后期少背了很多东西。还有,大家统一的弱项是多选题,攻克它的办法也是死的,多做多选题,做完多看,慢慢命中率就会好的。我的经历是,做了一本1600题(忘记谁编的了),一本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很好,单选、多选,大部分有答案解释),一本任淑芬序列二,基本正确率跟三分球命中率一样的低,但是,没关系,需要这个过程!特别注意到复习的最后一个月,什么肖秀荣,任淑芬,徐之明的最后几套,记得统统买了,两个字做和背,当这些是你考试的模拟题(做整套),不要想什么压不压得到题,就像你高中考了那么多次月考,你不也没想过押题吗,所以当做模考就行了,你多模拟一次就比别人多一次考试的感觉。做完对答案,认真分析自己不足,放心,你的水平会有质的提升。当然,别忘了做和分析真题啊,这可是你考试的祖宗啊。
考研数学方面:
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开始阅读书籍,首选的是同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高等数学,尽管推荐版本为第六版。但我发现第三版已经完全满足我的需求,而且篇幅更短,排版清晰,相比第六版那些密集的小字,我看起来更加舒适,不容易感到头痛。因此,我选择以这本书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初次通读时,我专注于解决书中例题和部分课后练习题(通常会选择只做奇数或偶数题目,因为它们在概念上相似),目的是大致掌握知识框架,使自己心中有数。
进入强化学习阶段,数学的学习重点转向制作笔记、复习笔记以及研读张宇的18讲和9讲。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大家也都知道单词是很重要的。我去年用的红宝书记单词,还有扇贝单词,每日一句一直跟到考研前。何凯文的考研英语同源外刊每天看点,积累单词和阅读素材。阅读也是每天跟着做的,做阅读的过程中记单词是最有效率的。刚开始做的是老蒋阅读80篇。每篇阅读做3次,一定要精读,弄懂文章,积累做题经验。英语的历年真题从暑假开始也要做,积累经验。要掐时间做,放在下午按考研时间做,而且每篇阅读要精读,真题要做好几遍,熟能生巧。翻译和写作也要专项练习,写作是王江涛的写作书。总之,英语是的日积月累的东西,平时一定要注重积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必备的。这包括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如大气组成、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基本物理参数的理解;还需掌握风、降水、云等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这部分内容通常会在课本中详细阐述,需凭阅读和理解来巩固记忆。
气候系统及其变化也是考试的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季风系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等都是常考点。理解这些复杂的气候现象需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对地球系统的整体认知。理解和应用气候模型的能力也会在部分题目中体现。
再者,实验与观测技术不容忽视。气象观测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是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地面气象站数据等,这些都是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关键工具。熟悉各种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大气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出来,形成一张思维导图,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以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特别是对计算题,要熟练运用公式,并能够灵活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实际案例,提高应用能力和思考深度。
复习的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小组讨论和教授的答疑时间。与同学交流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思路,向教授提问则能帮我解决困惑,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