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国际政治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山大东北亚学院国际政治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山东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在暑期期间,建议与班级同步学习,并且尽早开始做1000道题目,尽管我直到11月才完成,那时我还面临着论文开题等杂事的压力,不过保持冷静至关重要,要知道精读一次和迅速阅读两到三遍的效果其实是相仿的。至于大题的记忆,我可以坦白地说我是距离考试只剩10天才开始的,那时候确实焦虑,但我坚持每天都大量背诵,最终成功记住了。不仅熟读了徐涛小黄书的重点部分,还把肖四的大题要点背诵了两遍。我要强调的是,12月份开始准备大题并不算迟,除非你的速度过慢。初期的重点应放在选择题上,绝对不能忽视选择题的准备,因为今年的单选题相对基础,而多选题则难度颇高,容易设陷阱。因此,对待政治复习,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考研英语方面:
一开始就制定了严格的复习计划,不论多忙碌,每日必修三小时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让我深感,一旦有一天中断,就会感到些许陌生。从四月起,我全力以赴地研究历年真题,精读每一篇文章,并每隔两天背诵一篇阅读。四个月里,尽可能多地背诵阅读,同时每天坚持两篇阅读训练。购买了胡敏的阅读书籍,但发现内容过于简单,与真题相比相去甚远,于是只完成了一半。我对词汇书并无兴趣,因此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有注释的词汇时才记忆,对于真题中不认识的词汇,我会亲自查阅并结合句子来记忆。经过两个月的两轮真题训练后,我转向专项练习,挑选了一本完形填空题目,五天内完成了20篇并进行了深度阅读。起初错误颇多,但随着练习深入,逐渐找到了做题的感觉。使用的翻译教材首先介绍了翻译技巧和关键知识点,配有十多篇高难度练习,我觉得这些比真题更复杂,句子和文章的理解颇具挑战,许多时候根本无法理解该如何翻译,每次完成都仿佛经历了一场星际之旅。花了两周时间研读这本书,结合解析,我获益良多。翻译专项结束后,我选择了针对长难句的书籍,由于时间限制,我专注于其中100多句话进行精读和深入分析,两遍下来,我对句子结构和翻译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由于每日持续做胡敏的阅读题,午餐时间我会边用餐边浏览星火的阅读材料作为休闲。到了十月份,专项练习告一段落后,我将每日的英语学习时间减至一个半小时,再次回顾真题,每天阅读一两篇文章,温习标记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特别关注真题答案背后的思维模式,保持每天一篇新阅读的训练,同时也重温之前阅读中遇到的词汇。大约到十一月底,我开始专注小作文的训练,教师归纳了所有可能的题材,已考过的小作文我熟记于心,未出现过的则参照作文书熟悉格式,确保考试时能应对自如。十二月的前两周,我迅速回顾了一遍之前的完形填空和翻译,很多内容已经遗忘,如果不复习岂不是白费功夫?月底的最后两周,我将重心放在过去三年的真题复习上。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政治学原理,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政治权力、国家制度、政治行为、政治发展等广泛领域。我在学习时,首要的是把握基础理论,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西方主流政治理论等。这些理论是理解一切政治现象的基础。要关注国内外政治动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这能帮助深化理解和记忆。我还建议定期做一些论述题的练习,培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国际关系史则需具备深厚的历史素养和全球视野。从19世纪至今,国际格局的变化、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大国崛起与衰落,都是需深入研究的主题。我习惯于按照时间线来梳理历史事件,注重分析各个事件背后的动因和影响,形成自有的历史观。阅读经典文献,比如基辛格的《大外交》,威尔逊的《世界和平的构想》等,能提升深度思考。对重要的条约和会议,不仅要其内容,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国际背景和战略意图。
在复习过程中,我采用“地毯式”与“精读式”结合的方式。对基础知识,我会全面覆盖,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对重要理论或事件,则会进行深入挖掘,力求透彻理解。我也经常参加模拟考试,凭实战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