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碳经济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应用经济学院碳经济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碳经济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十月份开始复习,买了《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后简称精讲)这本书先于《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后简称纲解)出版,大概五月就出了。我先看的纲解,边看边划,由于其中全是黑色字体且略小,感觉不够突出重点,所以看了一点马原后换成了精讲,边看边做书后真题模拟题以及《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1000题》。每天大概花一个多小时,看了马原和近代史部分,完成了相应的1000题。然后十一月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也出来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将知识点列表清晰,可谓浓缩了精华,很多同学拿此书来记忆,我是看两三节书,强记一下然后拿1000题练习,完成了毛概以及思修部分。大概11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做1000题第二遍,这时有些题目仍有记忆,有些题目就像是陌生的,但别担心,1000题是用来刷基础的,留个大致的印象即可。后来买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大致是这个书名),讲当前形策与时事的,可以当小说来看,书后有相应习题,由于知识点太多,如果记忆不太可能,但从后来的考试来看,时事这部分的比重很大,许多考察基础的题目都以时事为引子。最后12月开始做任四、肖八、肖四,这大概是人手一本的,任四肖八我只做了选择,肖四不仅做选择,还背了选择和大题。说来也惭愧,我背书时间太短,最后几天粗略的背了一下《20天20题》,最后一天才开始背肖四,到考试的时候肖四也没背完,考试的时候看到原题只能悔不当初。如果有时间,任四和肖八的马原题也可以看一下思路,马原题我没有练习就上战场了,感谢老师手下留情,主观题给分比我想象中好。如果再来一次,我想流程大概是,先过一遍纲解,辅以1000题练习,然后看形策配着第二遍1000题,完成任四肖八的选择加看马原大题,最后背诵20天20题,和最为关键的肖四,建议大家无论如何也要把肖四的大题拿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腹有肖四答题才能应对自如。
考研英语方面:
准备考研阅读时,首要任务依然是先前提过的词汇积累,紧接着最关键的就是历年真题。我在复习过程中设定了规划,由于起初对真题不甚了解,我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来通读一遍,这期间包括查找并整理陌生词汇,以及解析和记忆复杂的句子。从第二次开始,除了阅读和解答题目,我还深入剖析了文章结构,并尝试背诵其中的疑难语句。接下来的多次重复研习让我不断有新的领悟,可能是理解了一个词汇的独特用法,或者是洞悉了命题人在设置某个问题或段落背后的想法。关于真题解析书籍,市场上的选择繁多,我曾陆续参考了张剑的黄皮书和《考研真相》。关键在于,对真题的钻研不能盲目,每一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收获。通常我会把下午两点到四点这段时间用于深度研习真题,而晚餐后的一小时则用来完成两篇模拟题。无论其余时间如何调整,这两个时间段我是固定的。不过,具体时间安排应依据个人的学习习惯。我只是想突出强调真题在复习中的核心地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碳经济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碳经济不仅涉及环境科学,还涵盖了经济学、政策分析等多个学科。需理解“碳排放权交易”、“碳足迹”等基本术语,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学习过程中,我会经常查阅相关文献,凭阅读权威书籍和研究论文,来深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掌握碳定价机制是核心。碳税、碳交易市场等都是碳定价的主要方式,它们如何影响企业和国家的决策,以及如何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都需深入探讨。我会凭做大量的案例分析,模拟各种情境,以增强对这一复杂系统的把握。
再者,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也是重点。需了解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以及减缓和适应策略的经济效益。这部分需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我通常会结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进行学习。
国际碳政策的比较研究也不可忽视。比如欧盟的碳市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这些都是全球碳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定期关注最新的政策动态,阅读政策报告,以此拓宽视野。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除了课本知识,参与模拟实验、讨论组或研讨会,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编程技能如Python或R语言的学习也很重要,因数据分析是理解和评估碳经济策略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