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中国科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起步不必过早,文科生可以从十月着手,理科生可稍提早准备。预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个好主意,因为这个部分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有所不同。政治复习的理想时机是从九月开始,切勿拖延至后期,那时可能会来不及。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肖秀荣的练习题,并且阅读他的相关著作。重点应放在选择题上,因为这是区分分数的关键,主观题往往难以显著提升分数。对于不喜欢背诵的同学,务必仔细研究肖秀荣的八套卷,而四套卷则必须熟记于心。想要取得优异成绩,就需要脚踏实地地学习。我自己也不太喜欢死记硬背。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复习重头戏就是阅读理解,四篇大阅读扑面而来,刚接触考研英语阅读那真是无比酸爽--好在考研英语不考听说,只考读写,而读写是有套路可言的,首先要攻克的就是四篇大阅读。复习的时候基本上也就采用他们教的方法——精读,精到不能再精的那种:做完一篇阅读,对答案,然后把生词全部划出来查字典,分析选项,全文翻译。当时我采用的方法是把生词和每篇阅读中的长难句抄在一个本子上,背单词,分析每个长难句的语法,最初一篇文章做下来需要两个小时,因为不会的生词实在是太多了。做完这一步,就把全文都翻译出来,然后分析选项,02年(似乎是02年)之前每篇文章有4个问题,5篇文章;02年之后就是每篇文章有5个问题,4篇文章。分析这20个选项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我几乎把每一步都记在本子上,足足记了两个厚皮本,这是比较傻的做法,因为前面说了,我的英语水平和整体的学习水平都是属于比较差的。但这个工作做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从最开始的四篇连错八九个,到最后差不多能控制在五个左右,生词也在变少,对我来说,这是个挺管用的方法,缺点就是费时费力。我做翻译时一般也是做三遍。第一遍,先不着急做,先要把题看一遍,知道大体意思。第二遍,开始按正常顺序做题,不会的先把空留出来。第三遍就是结合上下文开始分析单词,这句话的意思了,将自己理解的意思代入特定语境中,看是否通顺。
考研专业课方面:
农业知识综合三是对农业基础知识的深度考察,包括了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在复习时,我注重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将各部分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农业生态学中,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农业的概念至关重要。农业经济学则需理解和运用供求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农业政策法规的学习,则要求了解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合规操作。
程序设计是我备考的重点之一。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编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我主要学习的是Python语言,因它简洁明了且在数据分析和处理上有优势。我建议先从基础语法入手,熟练掌握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基本概念。凭编写小程序来提升实战能力,例如,尝试用Python进行农业数据的清洗、分析和可视化。对农业领域的特定库,如Pandas和Matplotlib,也要深入研究,这些工具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会找一些真实的农业案例,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凭编程模拟农作物生长模型,或者利用农业经济学理论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参与学术讨论和项目实践也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锻炼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认为定期自我检测也是提升的关键。凭做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并及时弥补。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自己,坚持到底,你一定能在考研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