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7月下旬开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下旬开始至9月底,把各科的知识点过一遍,一般每节课后会有少量习题,听课时可以先自己做,然后再听老师讲解加深印象。同时,这个阶段可以《1000题》也可以加进去,听完一个单元后可以配套《1000》题巩固,毕竟因为政治记忆的点太多,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又都是初次接触,很容易出现昨天刚听过的知识点今天就忘记的情况,而且通过做题,也更容易把握哪些是重点考点或者容易设陷阱的点。建议第一次做《1000》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这样可能会对第二次做题产生干扰。我的习惯是,每次做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对过答案后把做错的题号用笔在书上标注,以筛选出第二个阶段要做的题目。这个阶段我对政治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一般是在学其他学科学累的时候穿插政治,这个阶段重点是理解性记忆,不太费脑,可以作为调节性的学科。10月至11月中上旬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我仍以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为主,并辅以《肖秀荣时政》。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比较固定,一般早晨拿出1至1.5小时温习讲义知识点,重点复习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拿出半小时至四十分钟,针对第一轮的错题再做一遍,如果依然做错,需要分析原因,找出这道题所考的知识点,着重记忆。这样两轮下来对于选择题会有一个不错的掌握。此外这个阶段可以加上《肖秀荣时政》,学累的时候看两页,书中对于重点会有黑色加粗标注,其余部分是帮助理解。对于时政书后面的配套选择题最好做一下,因为这本时政是以专题形式进行介绍,每个专题就像一篇小文章,容易让人抓不住考点,看了后边的选择题,就会比较了解哪些地方是考点。肖大大对于时政题的把握还是很棒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从11月中旬到考前,主攻大题,辅以选择题考点记忆。大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背背,我主要背的肖四和部分肖八,有余力的话可以多背些。
考研英语方面:
学好英语的根本至关重要!只有根基稳固,阅读和翻译才能游刃有余!技巧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喧宾夺主。我在英语水平提高最显著的时期,是从七月至十月初,这期间我专注于研习英语真题阅读,并从中学习词汇,解析语句,把握文章的思路布局。每个单词都要进行拓展思考,运用关联记忆法,包括同义词、形似词和反义词的联想,以此来丰富词汇库。接着逐句翻译,特别是那些复杂难懂的句子,需要反复尝试,切忌投机取巧的心态。若能做到对文章中的每个单词了如指掌,每个句子都能准确翻译,还能清晰理解文章的主线,那么英语的学习还会有什么障碍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学专业基础,必须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历史发展以及其社会影响。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基础理论是必读的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框架,能帮助构建起对教育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解。
关注教育政策和法规也是很重要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改革动态,特别是的新政策,如双减政策、新高考改革等,都是可能的考点。要关注官方文件,理解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再者,教育方法和教学设计是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你需了解并能够分析各种教学模式,比如直接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并学会如何按学生特点和学科性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育评估和评价理论也不能忽视。理解不同类型的评估方式,如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帮助你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理论知识需反复阅读、笔记整理,凭绘制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来深化理解。做题和模拟考试也很重要,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参与讨论小组或找研友一起学习,凭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和理解,也是十分有益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尝试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都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教育学的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