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生物技术与工程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开始复习是在九月初,因为上课的时间还比较早,感觉收获还不少,至少我身边的一些人都是这样,建议大家还是搞好学科的知识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我刚开始背就是每天早上背一些讲义上的知识点,但是我个人觉得并不建议背考研政治大纲全解,因为知识太多抓不住重点,而且也建议近现代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看就行了,把大好的背诵政治的时间留给其他的。背了大概半个月吧就开始做800题,当肖秀荣的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出来后强烈建议把那几套卷上的大题背了,因为17年考研政治五道题全出自那就套卷子。有时间的话多做做选择题,因为在政治里面能真正拉开分的还是那些选择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复习,我是从3月中旬开始的,直接买了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开始啃,一开始看的时候,会感觉挺吃力的。特别是微积分部分,因为是大一学的,早就遗忘了,重新拾起来有点困难,而且全书上的题会比课本难一些。所以,我从基础开始复习,之后的拔高也相对简单了很多,全书第一遍会看的比较慢,有时候一天几个小时也就看个几页,而且很多题不会,这时候不用太着急,因为不会是很正常的,如果第一遍就所有题都会了,那真是有点轻视永乐大帝了…..第一遍全书看完,已经是六月底了。然后暑假开始看第二遍,这时候会比看第一遍快一些了,已经很多东西会了,接下来就是啃难啃的了。专心把每章自己不会的给学会,不一定都能弄懂,只能说争取吧,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些笔记。到暑假结束,全书已经看了两遍了。然后把整理的笔记看了几天。然后买了本660题,看全书第三遍的同时,晚上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做660题中的选择题,这时候老师基本已经讲过专题训练的课了,所以我觉得还比较简单,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难。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在考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少考生往往因英语分数相差微弱,被迫接受调剂的命运。从3月直至考研结束,我一直保持着学习英语的状态。初期,直到暑假来临之前,我的主要任务是记忆单词,很多人推荐那本绿色封皮的无序版本,起初我也尝试了,但我后来认为并不理想,因为书中的词汇量过大,一些词甚至多年未在考题中出现,没有必要全部掌握。我转而选择了依据历年出现频率排序的单词书(书名已记不清,但这类书籍颇多),将出现两次及以上的单词熟记,这就足够应对考试了。阅读理解从暑假开始进入复习阶段,我没有做过多的模拟题,重点在于深入研究历年真题,这样通常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对于英语的其它部分,写作准备大约十篇左右的范文就绰绰有余,考试时多半能找到适用的素材。考试那天,我首先完成作文,接着处理翻译和阅读部分,由于时间紧迫,完型填空我只好随机填写了ABCD选项,每个空格价值0.5分,得四个正确才抵得上一个阅读选择题的价值,所以不宜在此耗费过多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简单,就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新陈代谢、信号转导等生命过程。在我看来,理解这个学科首先要从基础开始,扎实掌握四大物质的基本性质和代谢途径。
蛋白质是生物化学的核心,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关键。学习时,我会凭绘制三维结构图来帮助记忆,理解α螺旋、β折叠等形式,结合实际案例,如酶的作用机制,来深化理解。DNA和R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是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这部分需反复练习,做到能熟练地描绘出这些过程的详细步骤。
对糖类和脂质,它们的新陈代谢过程,如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以及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都是重要考点。这部分内容繁多但有规律可循,建议构建思维导图,将各个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是最有效的策略。理解概念和原理,凭做题和实验模拟来加深记忆。例如,尝试设计实验验证某个生化反应或过程,这样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巩固了理论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小组,与同学交流,激发思考,发现盲点。
生物化学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耐心和毅力。每当我对某个问题感到困惑时,我就会查阅文献,或者向导师教,这样的深度探索往往能带来新的领悟。不要忘记定期复习,因遗忘曲线的存在,只有不断重复知识真正内化为自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