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企业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如所有学长学姐所言,不宜过早开始,相信我真的不是骗人,这门课程的提分完全依靠最后几个月冲刺,如果你觉得自己记忆力跟不上,也不要开始的太早,最早暑假过半的时候开始。暑假期间我看了一小部分政治的内容,主要是在学其他课程累了的时候,开始随意翻肖秀荣那本《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然后做一点题练一下,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一下大概要考什么内容也就够了。真正开始复习应该是九月考纲出来以后,系统地对照着精讲精练看了考纲(就是用彩色笔圈圈花花看得很认真),然后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最后是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以及蒋中挺的冲刺卷选择部分,不过无奈个人政治素养不高,最终也没能拿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分数,考场上我的政治卷子答得很满所有框框写的密不透风,生怕有所遗漏,以至于边上的小哥哥写完之后用惊恐的眼光看着我在最后五分钟把剩下的一点空白填满了。个人觉得就算答得不好老师多少会在心理上多点好感吧。
考研数学方面:
通过解答数学问题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常见的数学练习资料,例如李永乐的基础660题、张宇的1000题以及汤家凤的1800题,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然而,这些习题集通常被认为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尤其是张宇的1000题,其C类题目常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对于那些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最佳的做法是记录下来,然后对照答案找出思维受阻的部分,并亲手重新计算以确保理解和掌握。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较差,目前还没通过六级考试。早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开始背单词了,起初是用一本厚厚的绿皮词汇书。但到了大三下学期,我转向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相对薄一些,据我估算,一年间我至少翻阅了十几次。十一月时,当我感到焦虑不安,手里拿着这本书,心中便有了安慰,仿佛它证明了我这一年的确在努力学习,这种心理效应不容忽视。
对于处理长难句和阅读理解,我参考了张剑和何凯文的资料。最初,我以张剑的97-06年真题作为练习,坚持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来背诵,虽然有时无法完全记住,但我尽力而为,这样的方法确实让我感觉英语水平有所提高。
至于作文,我在考研帮中挑选了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句子,形成了自己的模板。由于深知英语是我的弱项,我在考试前专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训练英语书写,既为了争取分数,也为了减轻考场上的紧张感。考试时,我先打草稿,然后再工整地抄写在试卷上,我想这部分整洁的卷面可能给我加了不少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管理学,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涵盖了组织行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如决策理论、激励理论等,是基础。我建议多阅读经典的管理学书籍,比如《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等,它们能帮助你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要关注实际案例,将理论与现实结合,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定期进行案例讨论和模拟决策训练,也能加深对管理理论的理解。
管理统计学则更偏重于数据分析和解读。你需熟悉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内容,并熟练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教材如《管理统计学》(威廉·戈塞尔)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做题是提高的关键,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这需大量练习。理解和应用统计模型,如线性回归,能帮助你在实际研究中进行有效的数据解析。
学习这两门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管理学不仅仅是概念,更要学会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和解决问题。统计学也并非只是计算,是凭数据洞察事物的本质。我推荐大家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活动,如参加商业竞赛,或者找一些实际的管理项目进行研究,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实战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了充分的消化。我也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在线课程、学术论文等,不断拓宽视野,跟上学科的最新发展。定期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效果,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