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岩土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山大齐鲁交通学院岩土工程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山东大学岩土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一战政治从10月份开始看的,还看了一遍红宝书,买了陈先奎的2000题,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11月底才做完,复习了第二遍,依然觉得很模糊,好多都记不住,开始后悔不应该做这本书的。到了12月开始心慌了,觉得看着真题选择题都靠蒙,大题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买了任汝芬的《考点识记》开始狂背,貌似也没用上。二战时从11月中旬开始看的政治了,2000题是扔掉了,认认真真的看红宝书,买了一本配套选择题来练,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题目没有那么多,看一章红宝书做一章。可能是因为看过一遍的原因,这一遍很快。到12月买了肖四肖八,只做了选择题,题目很简单正确率也很高,考试前最后两个星期,我就把红宝书翻出来重新有选择性的看,还看了上课时候做的笔记,让自己脑子里有一个框架,每看完一章,就划个框架总结图,特别是近代史部分,重点时间事件一定要连续地把握好,挑了一些固定的套话背,红宝书复习了一个星期,最后一个星期我就开始重点攻哲学题,因为大题拉差距就在哲学题。我把老师给总结的哲学部分框架自己按照红宝书上哲学原理细化了一下,自己画一张知识结构图,每个原理,方法论意义都包括进去,但原理一定要先理解。找了近三年的政治真题上的哲学题,每个题先答看上去最明显的东西,然后按照框架图一个个的套,感觉有的就写上去,先写原理,再写方法论。这样哲学题所包含的每个原理都答上去了,无懈可击呀 。进考场前我把最后五套卷上做错的选择题看了看,考试的时候正好碰上个我做错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研读了两遍数学教科书,并且对照教学大纲,重点理解基础知识。随后我开始集中攻克高分速成手册,大约重复练习了三四次,由于这本书内容精炼,相较于核心笔记,它的难度较低,主要都是基础题目,所以完成速度较快。核心笔记我则刷了两遍,尽管其中有些难题,但整体而言,它对知识要点和题型的总结非常到位,多做几次对提升数学成绩大有裨益。大约在10月时,我开始接触题库,实战演练真题并不算丰富,所以我尽量保留整套试题,模拟考试时间来做。我个人推荐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用于系统整理概念和经典题型,另一本则记录错题。坦白说,我在记录错题方面没能持之以恒,不过我对知识点的梳理相当全面,后来几乎成了我主要的学习资料,做过的题目大多能在上面找到对应的总结,这个过程耗费了不少心力,但令人鼓舞的是,这些努力与进步明显成正比。
考研英语方面:
所需材料包括基本阅读材料、张剑的英语黄皮书、考研词汇无序版与何凯文的核心词汇(建议两者兼顾)、以及张剑的作文集。进入十月初的阶段,应开始关注作文部分,我当初采用的是王江涛的《高分写作》,他建议背诵20篇大作文和20篇小作文,但我未能完成这么多,不过我还是推荐尽可能多地背诵,毕竟这只会带来好处。但同时要考虑时间管理,因为十月你需要同时复习所有科目,政治需要记忆,专业课程也需要。所以,合理安排时间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岩土工程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理解和掌握其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应力、应变、强度理论、弹性模量等,这些都是分析问题的基础。要深入理解胡克定律,这是解决大多数静力问题的关键。
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截面的应力和应变状态分析是考试的重点。例如,了解如何在二维平面上确定正应力和剪应力,以及如何凭 Mohr 圈来表示和理解这些应力状态。对三向应力状态的理解,需结合立体几何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再者,材料的屈服条件和破坏准则也是考试中的难点。比如莫尔-库仑破坏准则,不仅要知道它的数学表达式,还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土体或岩石的稳定性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做大量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帮助你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解题技巧。建议大家选一些经典的教材配套习题进行练习,如Gere的《材料力学》等。模拟真实考试环境进行限时训练,有助于提升考试时的时间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是材料力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理解实验设计原理,学会正确解读和分析实验结果,这对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我强烈推荐使用图解法和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工程问题联系起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凭分析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的问题,直观地理解材料力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