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重交大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材料与化工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重庆交通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概是从10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其实大纲解析四十多万字的容量内容稍微比较枯燥一点,而且因为文字的表述方式很相似,也比较容易记混。但是只要把第一部分的马原看过之后,毛概和中特就比较容易了,而近代史和思政几乎没有什么理解难度。这本书我当时是配合着《肖秀荣1000题》来看的,基本上是像看课本一样的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选择题,感觉效果很不错,因为有题目的考察,所以慢慢的就把握住了看书的重点(虽然会感到几乎全书皆重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差别,也就不容易记混。因为我后期几乎没有背过什么(几乎没有捧着本书去外面背半天的经历),所以我觉得看的这一遍书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属于看书比较慢的盆友,但是看过之后记住的东西也稍微多一点,我大言不惭的把这种经历形容为“理解性记忆”并且极力推崇。故而,我觉得这两本参考书的价值非常高,曾有政治大神建议大纲解析需要看第二遍,如果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这一遍过后,我又傻傻的把肖1000里面的解析题带答案全部抄了一遍,当然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后来想想,可能潜移默化之中还是会有作用的吧。
考研数学方面:
6-9月,第二次刷《复习全书》,重点突破之前标记过的不会的题。同时用心做好讲义上的例题,后期可以刷一刷《660题》的选择题,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量任务。强化阶段数学的主要工作:做笔记,复习笔记,做张宇18讲,9讲,做真题。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直至暑假之前,我每天都坚持做一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基础版)》。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建立英语阅读的习惯和语感,而非过分关注正确与否。文章应作为主要焦点,题目次之。对于是否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记忆生词,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可以尝试记忆;反之,若你觉得已有足够的词汇书应付,也可选择忽略。完成《150篇》后,暑假来临,我开始做97年至04年的历年真题阅读,同样是张剑的黄皮系列。至于每天做多少篇,我认为量力而行,我选择每天一篇。在这个阶段,要开始积累陌生词汇,并结合答案解析来深入理解文章、段落、难题以及全文翻译。尽管97-04年的试题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仍然值得一试。暑假过后,我转战05年至今的真题练习,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其参考价值逐年增加。同样的,需要记忆新词、解构题目和段落,处理复杂句子。对于真题的处理方式各有差异,有的同学会分三步走:首次做题标出生词和长难句,第二次分析文章,第三次剖析题目,如此反复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常见,也较为主流。然而,我的做法有些不同,我仅做了一遍多一点,只是对较难的文章再做一遍。我每天只专注于一篇文章,当天完成时即标记词汇、长难句,分析文章内容、题目,并翻译全文。因此,我的复习策略可能不太常规,学弟学妹们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我倾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理论还是英语阅读,我都力求细致入微,这使得我在做题时不断反思和琢磨,进展缓慢,以至于没有时间重做第二遍。你们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像打磨出称手的兵器一样。别忘了,真题不宜一次性做完,保留最后三年的试题,在考前半个月内进行限时模拟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材料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凝固、塑性变形等基本理论。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需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例如,晶体结构的学习,不仅要知道各种晶系和空间群,更要理解它们的形成原理以及影响因素。对相图,不仅要能画出常见的铁碳相图,还要能够分析不同成分下材料的行为。
实验知识和实践应用也是重要部分。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往往需凭实验来验证和深化理解。例如,在研究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时,理解淬火、回火、正火等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就需结合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有机会的话,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会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再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试中的重头戏。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些题目通常涵盖了各种可能的考点,凭解答锻炼解题思路和速度。遇到难题不要急躁,尝试从基础出发,一步步推导,这样既能巩固基础知识,也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材料和技术层出不穷。虽然考试主要基于教材,但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阅读相关文献,帮助你开阔视野,增强对材料科学的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