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想要比别人分高,就得多付出一份努力,并且政治的付出与收获确实是成正比的。现在8月份了,政治可以开始了,政治里面东西谁都看得懂,但用不好,记不住,这就变成和英语单词有点类似了,我的老师给我讲了很多理解性的内容,这让我后期少背了很多东西。还有,大家统一的弱项是多选题,攻克它的办法也是死的,多做多选题,做完多看,慢慢命中率就会好的。我的经历是,做了一本1600题(忘记谁编的了),一本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很好,单选、多选,大部分有答案解释),一本任淑芬序列二,基本正确率跟三分球命中率一样的低,但是,没关系,需要这个过程!特别注意到复习的最后一个月,什么肖秀荣,任淑芬,徐之明的最后几套,记得统统买了,两个字做和背,当这些是你考试的模拟题(做整套),不要想什么压不压得到题,就像你高中考了那么多次月考,你不也没想过押题吗,所以当做模考就行了,你多模拟一次就比别人多一次考试的感觉。做完对答案,认真分析自己不足,放心,你的水平会有质的提升。当然,别忘了做和分析真题啊,这可是你考试的祖宗啊。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人发现英语复习往往投入巨大精力,却短期内难以见效,考试后甚至怀疑复习的效果。这实际上涉及到正确的方法。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我相信大多数人都遵循这样的步骤,由此可见英语的重要地位。毕竟,掌握一门语言确实需要长期的沉淀,但也必须找到一种科学且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尤其是针对考研英语的复习。我想强调的是,在考研英语的复习中,真题的作用举足轻重,务必深入理解每一道真题。然而,如何有效地运用真题,其中大有学问。有些同学急于求成,短时间内匆忙完成多年的真题,一次性做多篇阅读理解或整套试题,仅仅核对答案和简单思考,之后便转向模拟题。我认为这是一种对真题资源的重大浪费,模拟题与真题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再优秀的模拟题也无法复制真题的水平,因为真题是由命题专家花费数月精心设计的,其难度平衡、选项设计和逻辑关系是模拟题无法模拟的。我自己通常一次只专注于一篇真题阅读理解,以实际考试的速度全心投入,然后对照答案和解释仔细分析文章、题目和选项,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随着时间推移,我会更熟悉真题的出题逻辑,做题的感觉也会更好。我不主张花费大量时间单纯记忆单词,觉得那样效率不高,而是通过做模拟题来积累词汇。至于作文,我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也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办法,我觉得关键可能还是日常的积累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援藏基础理论部分,需理解和掌握国家对西藏地区实施的各项援助政策,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多方面。这些政策的背景、目标、执行过程及其影响都需深入研究。我会凭阅读政府报告、学术论文以及相关文献来积累知识,并尝试从历史和全局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政策的意义。我会关注最新的援藏动态,以此保持对政策变化的敏感性。
援藏劳动科学综合则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劳动法规等内容在西藏地区的具体应用。这部分的学习,我倾向于案例分析法,凭实际的案例来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例如,研究西藏地区特有的劳动力市场特点,分析其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异,探讨如何构建适应西藏特色的劳动保障体系。熟悉并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理解政策制定的法律依据和实施中的法律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十分有用。比如,结合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更全面地看待援藏工作的影响和挑战。定期的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帮助我深化理解,凭与同学的交流,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思考角度。
我认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有机会,实地考察或者参与一些援藏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会大大提高我对这门科目的理解。不过,由于条件限制,模拟实操或案例分析也是很好的替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