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西电广州研究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就是到10月份的时候开始背的,到考前一周 一定要看肖的最后四套卷 考试的时候很多题都是那上面有的要把那四套卷的大题全背过 就算不睡觉 不吃饭也得背 而且每个题都要背,前面说的是政治大题 ,选择题我做的是任的序列2 ,就做了这一个序列 。还看了 风中劲草里面是花花绿绿的 那书感觉不错
考研数学方面:
从教材起步,由于提前规划,我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后习题,大约四月份结束课本学习后,我开始了复习全书。初次翻开全书,几乎每十个问题就有九个让我困惑,但我坚持不懈,确保理解每一个解析,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六月我才完成了全书高等数学部分的学习。随后立即进入第二轮,得益于第一轮的巩固,第二次阅读变得容易多了。
九月,我开始接触最早期的真题,每天都做一套,对不熟悉的概念进行了专项练习,不留任何知识盲区。对于早期的试题,掌握大概即可,不必过于纠结,毕竟年代久远,题目趋势已有所变化。因为我有充足的复习时间,打算将最新几年的真题留到最后考前实战。因此,我有一段时间较为空闲,但数学学习不能中断,听闻张宇的《高数18讲》很有价值,便找来研读,遇到精彩的部分就做笔记,优秀的题目则摘录到错题本中。
完成《18讲》后,依然觉得时间绰绰有余,于是我挑战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尽管难度较大,时常停滞,但也从中受益匪浅。进入十一月,我逐渐减少数学学习时间,转而每天一套李永乐的十年真题集(最后三年的真题保留到考前使用)。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十分合理,前面是完整的试题,后面按照章节知识点整理,便于针对性训练,还包含了一些针对不同类别的真题,非常适合填补知识空白。经过多轮复习,此时做真题显得游刃有余,一般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就能完成,得分基本稳定在140分左右。接着,我会根据章节继续做题,认真记录错误的地方。
十二月,我开始尝试模拟卷,如张宇的《八套卷》、李永乐的《6+2》和合工大超越卷等。模拟卷的难度通常超过历年真题,但仍必不可少,近年来考试难度明显提升,需要通过这些难题来磨炼自己。考前几天,我做了预留的近几年真题,以适应当前的命题风格并保持手感。同时,回顾笔记、全书,检查是否有遗忘的知识点,查看错题本,然后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考研数学重视基础知识,扎实复习才是关键。近年来,真题中的计算量显著增加,需特别留意,避免因粗心失分。
考研英语方面:
很多人说北京压分,但是大家不要因为这个就望而却步。毕竟公共课也是很拉分的一门,所以大家依然要足够重视并且尽量让它为自己增光添彩。其实英语就是背单词+做真题,一定要反复做真题!不要做模拟题!只有真题才是最贴近考试思路的,大家考研时间那么紧张,一定要用含金量最高的真题来做。真题反复做,我就是一直用铅笔在真题上做,然后做完以后擦掉留着做第二次。另外,一定要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很重要,就算你看不懂题目也能做到猜对。书的话推荐黄皮书,就个人来说自己很喜欢它的排版,可能学起来也会心情愉悦一点,哈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包括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等部分。它既是理论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这门科目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
对牛顿力学,需深入理解三大定律,并能灵活应用到各种物理情境中。比如,质点的动力学问题,刚体的定轴转动等,都需熟练运用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也是常考内容,需凭大量习题来巩固。
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则是理论力学的高级部分,它们从能量的角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拉格朗日方程提供了一种更抽象、更具普遍性的动力学描述方式,哈密顿力学则引入了相空间的概念,对系统状态的描述更为全面。这两部分内容的理解需一定的数学基础,如多元微积分和泛函分析,提前预习和复习这些数学知识是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动手做题。理论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凭大量的练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规律。遇到难题不要怕,多思考,多讨论,往往能从中收获更多。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书也是关键。例如,《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和《经典力学》(贾德森)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网上有许多优质的教学视频和论坛,辅助理解和消化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