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西交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主观题方面,需要背诵的一般分两类,一是书上的知识点,通过前期复习应该已经知道了哪些是主观题的重点;二是一些名师的考前模拟试卷,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和肖秀荣的《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10、11月时,很多考研机构就出了模拟试卷,一般叫8套卷、10套卷之类,这些试卷的选择题可以做,主观题其实没必要做,因为有不少都是前几年的旧题陈陈相因。我说的那两本书都在12月中旬出版,不要以为它出版得太晚、最后时间来不及就不买了,越是后期出版的书越能体现当年的时事政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基础复习。如果有的同学有余力,能把这些模拟题先自己做一遍再背,效果会更好。我就做了一小部分,后来时间紧就没再做,直接背了。有消息说肖秀荣的比任汝芬的押题更准,因为任汝芬的试卷出版稍微早点,考研命题组也看到了,就会有意避开那上面的题;而肖秀荣的试卷出版在命题结束后,和真题相合的可能性大些。前几年的模拟卷我没考察过,不过从2014年看来,确实是肖秀荣的4套卷押题概率大。这个消息供参考。
考研数学方面:
从7月20日到9月,每天白天基本都给了数学,从10月多开始做张宇真题大全解,因为我觉得真题有30多年,我自己计划是每两天做完一张,一天做题,一天修改,这样做完真题也得两个月,所以分章节强化阶段最好在10月弄完。真题前面有挺多年的和现在的题型格式不一样,做的时间可以安排少一点,后面满分是150卷子的自己就都是按标准时间和打印了标准的答题卡来做和计分的。到12月多一点做完了真题大全解,后面就买了闭关修炼和8套卷,8套卷做的很吃力,所以后面对数学感觉有点慌,四套卷也就没买了,偶尔还会拿出以前做过的历年真题再看看来找点信心。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向来不佳,自高中以来就未曾有过突破,这似乎也是许多理工科学子的普遍困扰。在所有科目中,英语算是我得分较低的一项,因此对此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你们可以视作一种参考。短期内大幅提升英语水平并不现实,它需要逐步积累,所以我建议不要中断学习,持之以恒。我购买了一本词汇书,自行研读,并利用零散的时间记忆单词。我不主张专门腾出大块时间来背诵,那样可能会事倍功半,但务必在日常间隙中坚持记词,直至考试前一天。单词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有些人过于依赖解题技巧或语感,但我认为,如果你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关键句中的词汇都不认识,那该如何应对?依靠技巧吗?如果连内容都看不懂,只能瞎猜,或者换个说法,带着技巧去猜测!因此,切勿轻视单词的学习。对于完形填空,我通过做真题并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理清全文的逻辑关系,逐渐提高了准确率。所以,别轻易放弃完形填空,做一做,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进步明显的。我买的真题集附有答案解析,阅读理解部分还列出重要词汇和文章译文。完成练习后,我会分析试卷,背诵其中的关键单词,先尝试自我翻译,再与标准译文对比,找出差异。这一过程贯穿始终。直到12月我才着手准备作文,考前模拟了许多不同主题的写作,结合之前背诵的优秀范文,颇有帮助。考前一周,我用真题进行了实战演练,保持答题状态。总的来说,我将真题做了两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必须牢牢掌握的基础知识。比如,要明白晶体结构与非晶体结构的区别,理解晶格参数和布拉伐格子等基本概念。也要了解不同材料如金属、陶瓷、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
深入理解材料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例如,为何金属有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绝缘体则不然?这需结合固体物理的知识,理解电子在晶格中的行为。再如,了解相变理论,能帮助理解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变化。
熟悉并掌握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这包括熔炼、烧结、沉积、塑性成形等各种工艺,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材料的最终性能。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尤其要注意生物兼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材料制备方法。
实验技能不可忽视。理论学习的,动手做实验能更好地理解材料性质。凭实际操作,你直观地看到材料的变化,这对深化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
持续关注科研动态。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领域,新材料和技术层出不穷。阅读最新的研究论文,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使你了解学科前沿,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效。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遇到难题时,不要怕麻烦,多向老师教或者与同学讨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