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教训的第一点,就是政治这科,其实基本上都是可以答完的,自己之前做下模拟题基本上就知道时间的分配了,千万别慌。仔细答,考试不是看你懂多少,而是发挥出多少。还有答题的时候一定看好题号再答。第二阶段:10月至11月20日,这一阶段是关键巩固期,跟着《风中劲草》系列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这套书相当于对《精讲精练》抽丝剥茧的精华概括,内容一定要烂熟于心。然后我选择性地做了重点章节的配套选择题练习,特别是历年真题综合性强,应当特别注意。这一阶段还回看了所有的错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选择的复习资料是《高分指南》,这本书我至少研读了三次。也有人推荐老吕的600题,但由于备考时间紧迫,我仅专注于《高分指南》和一些专家解析。这本指南非常奇妙,它详尽地归纳了知识点,并且每个例题都极具代表性。对于数学复习,理想的顺序应先是高等数学,然后是线性代数,最终是概率论。这是因为高等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它是后续学习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关键。例如,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需要用到积分,同样的,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需要积分知识。此外,线性代数中的概念、定理和推理繁多且抽象,所以最好尽早开始复习并不断巩固。相比之下,概率论的题型较为固定,考研中变化不大,其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可见。每年都有考生试图在最后一两个月内临时抱佛脚复习概率,但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到了最后一个月,你需要同时兼顾政治的记忆、专业课的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系统复习一门新课程。所以,概率论在初期就应该列入复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四级考试结束后,我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专注于听力训练,如BBC、VOA和The Economist等资源,期间并未刻意练习阅读和写作,但这段时间里,我的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尽管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包含听力部分,但我深信听力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对于外语学习极为关键,而听力训练正好提供了这样的输入。通过不断地听、暂停、记录,以及反复理解新材料,不仅听力会进步,思维方式也会逐渐适应外语。例如,完成一次一分钟的听写练习,可能需要多次播放、暂停,记下内容,查阅不懂的地方,学习新词汇和表达,并模仿音频朗读,这一系列步骤涵盖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不过确实耗时颇多,根据个人水平不同,可能需要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我认为投入的这些时间是非常有价值的。说到参考书,我想黄皮书应该是大家首选的。我个人使用黄皮书时,感觉效果平平,而丁晓钟的真题解析对我帮助很大,只是它在剖析文章整体结构上略显不足。总的来说,这本书帮助我找到了应对真题的正确节奏和策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物综合”通常涵盖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以及光学等基础物理学的内容。这些部分既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核科学与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石。对经典力学,理解牛顿三定律,熟练掌握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至关重要。电磁学则需深入理解电场、磁场的概念,特别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应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部分,要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以及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如熵、微观状态数等。光学部分,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的基础知识都是考察的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并应用基本定律,非死记硬背公式。例如,对每一物理定律,我都尝试从物理直觉出发去理解它,再凭做题来加深理解。我会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对复杂的物理问题,我喜欢用图解法或者构建模型来帮助解决。
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我推荐使用历年的真题进行练习,它们往往能够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每次做完题目后,不仅要对答案,更要反思错误的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解题思路有误。模拟考试环境进行限时训练也很重要,这样提高你在真实考场上的应对速度和压力下的思考能力。
再者,利用好教材和参考书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经典力学,我特别推荐Feynman的讲义;电磁学方面,Jackson的经典教材不容忽视;至于热力学和统计物理,Kubo和Reif的书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这些书籍不仅能提供更深入的理论解释,也包含了大量例题和习题供你练习。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能带来很大的帮助。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遇到难题互相探讨,共同进步。也互相监督,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