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财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精讲精练"与"红宝书"在内容上相似,都能作为教材使用。如果提前开始复习,建议选用"精讲精练",因为它比教育部编写的考研政治大纲"红宝书"提早发行,一般九月才面世。我个人因起步较晚,所以直接以"红宝书"为教材。两者差异微小,你们自行选择即可。至于真题解析,可以在学习间隙阅读,了解政治考试的大致范围和形式。"1000题"通常需要做两次,第三次专攻错题(主要针对选择题,主观题则可灵活处理)。其余资料按照肖老师的指导进行,不会有太大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颇有信心,源于我在理工科学习背景下的良好数学功底,以往的数学三考试难度不高,因此我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我没有购买复习资料,只选购了一本真题集。我依赖本科时的教科书回顾知识点,自我感觉掌握了所有内容后,便开始了真题练习。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并未全力以赴,偶尔出错也只是认为是粗心所致,以为正式考试时注意力集中就能避免。然而,这次考试的难度超出了预期,题目更复杂,时间紧迫,导致我没有余裕去检查,只能草草地完成了试卷。当时我还乐观地估计自己能拿到大约130分的成绩。
后来核对答案,我发现错误颇多,不只是我自己,网上的参考答案也有不少错误。我能辨别出网上答案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解答,也发现了更多疏漏。如果初试中再错一题选择题,我可能就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逆袭了。我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却连考研都未能通过,这让我感到无比羞愧。在准备复试期间,我一直懊悔不已,总想着当初若能在数学上下更多功夫,多拿几分,现在的处境就会更有利。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大学英语六级分数超过550分)。暑假期间,我主要专注于背诵单词。随意挑选了一本单词书,逐个记忆,遇到生词便做标记,然后在第二次复习时去除已掌握的词汇,第三次再复习以巩固。我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每天安排适量的新单词来学习。另外,我还下载了一个单词应用到手机上,空闲时随时翻阅。
对于英语真题,我极其珍视并给予高度关注。我将真题的各个部分分开练习:一天完成完形填空,一天做前两篇阅读理解,一天做后两篇阅读理解,一天做新题型和翻译,并且每次都会记录所花的时间,以控制答题速度。一套完整的真题(不含写作部分)大约需要五天左右。到了11月底,我已经完成了所有英语真题的练习。
冲刺阶段来临,这时模考变得至关重要。我特意保留了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两周按照实际考试时间进行模拟测试,确保备考状态与真实考试相吻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核心。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需扎实掌握。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理解供求模型、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等基础概念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表现,如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需深入理解IS-LM模型、AD-AS模型等宏观经济模型。
实证分析和政策评估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经济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种分析工具。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比如GDP增长背后的因素、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等。这就需阅读大量的学术文章,锻炼批判性思维,凭模拟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提升自有的应用能力。
再者,数学和统计学的应用是经济学的另一大重点。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经济学建模的基础,尤其在高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动态优化、随机过程等高级数学工具的运用频繁。提升数学素养,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对理解和解决复杂经济问题有决定性作用。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记忆+练习”是最有效的方式。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经济学原理,灵活运用;记忆是为了巩固知识点,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是很好的方式;练习则是检验和提升理解力的最佳途径,无论是做课后习题还是模拟试题,都能帮助更好地掌握知识。
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极好的学习策略。与其他同学交流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教授或导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他们能提供深度的见解和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