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里我就开始了政治的复习,大概精讲精练和去年的大纲都过了一遍,姑且算作两轮复习吧。大纲出来后可以开始第三轮的复习,这一轮当然是最重要的,不止要看书还要做题。这时候最好每天保证两小时的看书时间,其实别看时间上比前两轮增加了,但是真的看的时间真的不多,有一小时多都在做题。这时候就是看新的红宝书了,配合做历年真题或者红宝书配套的题,或者肖的1000题都可以,在这里说几句废话,大家都说肖的1000是经典中的经典非常好,但是本人今年做了3遍1000题,我不得不说后来真的考试了选择题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就是点都是不对的,我今年做选择题的时候就觉得完全都是我没有见过的题型。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一本书,要多做几本,多见见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反思后认为数学成绩欠佳主要是练习不足造成的。例如,我在660分的考试中仅完成了选择题部分,导致面对一些平时未接触过的、实际上思路清晰的题目时束手无策。然而,单纯地刷题而不进行总结和分析也是无效的。因此,建议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将练习与思考相结合,初期注重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而后期则需通过大量练习来应用这些知识。我用的数学参考资料包括复习全书、张宇的十八讲以及张宇1000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17年一月开始背单词,三月开始看朱伟的恋恋有词。到七月吧,基本过了第一遍,我还辅助背了红宝书的单词,同步进行的,在这期间,没有课的下午我都在刷,97-07的真题,一天一篇阅读理解,因为基础太弱了,所以我第一遍压根没指望读懂文章,在阅读中,我不断的圈出我不认识的单词,方便做完之后查单词,对一下答案,然后第二天看第一天阅读中的单词接着往下做,速度非常慢,但是,毕竟光背单词真的太枯燥了,然后第一轮做完之后,我再去回头继续做第二遍,这个时候就要去分析句子成分,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这一轮错误率还是很高,这个时候是维持一天两篇/三篇的量,有点吃力了,我基本每天下午都在处理英语,真的很痛苦,非常痛苦,因为这一周期的时间比较短,我接着就开始做05年以后的,也是复制我之前的做法,第一遍,找不认识的单词,并且穿插了97-05的第三遍,第二遍开始认真分析第三遍,再分析,第四遍,将前三遍的放在一起分析,只看错题,问自己为什么,凭什么,预留了几年的真题模拟,最后冲刺阶段用的,我做了两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至关重要。这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如质地、结构、孔隙性等)和化学性质(如酸碱度、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等)。这些基础知识不仅在理论上重要,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例如,理解土壤水分状态对农业生产或环境保护的影响,就需深入理解土壤的物理特性。
土壤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理解是另一个重点。需了解风化、成土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土壤形成。这部分内容需结合地理学、地质学知识来深入理解,也需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因土壤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再者,土壤生物及其作用不容忽视。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根系都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物质循环,影响土壤肥力,甚至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直接影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需结合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也很重要。
土壤分类与评价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不同的土壤类型,熟悉土壤分类系统,并能按土壤特征进行合理评价,是土壤学实践应用的关键。这部分需记忆的内容较多,但凭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提高记忆效率。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除了课堂学习,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同样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定期复习和整理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都是有效巩固知识的方法。积极参与学术讨论,阅读相关文献,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