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了政治复习,主要使用的是肖秀荣系列的学习材料。推荐每个人都购买一本政治大纲或者《风中劲草》作为参考书。政治学科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时事政治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在试题中都有特定的位置。做选择题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结合大纲或讲义以及肖秀荣的1000题来深入学习。务必仔细研读大纲,尤其是马原部分,因为这部分的选择题考察非常细致。对于其余的三个科目,如果觉得大纲内容过于繁多,使用高联讲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1000题应按照大纲要求至少过两遍。
考研数学方面:
首要的数学复习原则是需清晰地规划出未来一到两个月内的学习目标。无论是复习英语、专业课程,都应该设定这样的计划,预先安排好需要复习的知识点,随后坚定执行。我个人的复习策略也是这样,一旦设定了计划,我会全力以赴去实现,即使需要压缩用餐和休息的时间也在所不惜。现在分享一下我的数学复习步骤。在正式启动复习之前,我先完成了过去12年的历年试题。由于大学初期我对数学有一定基础,大部分内容还能回忆起来,少数模糊的部分通过查阅教材就能解决,而那一年的考试难度也不算太高,因此做完真题后,我觉得情况尚可。这次经历不仅使我初步认识了考研数学,更关键的是激发了我的自信心。我意识到,只要我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理解数学教材,高分或许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于是,我紧接着为自己设立了短期的学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重要性在备考中无需赘言,至少需在考前完成四次以上的真题练习,确保理解每一个单词,每个选择项背后都有明确的理由。对于写作,近十年的题目都应尝试运用模板亲自操练,而不仅仅是依赖于考前几天的万能模板。英语的学习需要持续努力,而非临时抱佛脚。我从四月初就开始着手准备这门科目,首先通过做去年的英语真题来评估自身水平,以便定制个性化的复习策略,同时也能了解考研的题型和难度。
我在英语上下了不少功夫,每篇阅读真题都会经过翻译、分析、做笔记、背诵或熟练朗读的过程,以掌握每个题型的核心技巧。我认为归纳题型非常关键,我深入剖析了历年真题,制作了详细的笔记。10月以前主要专注于阅读,之后转向翻译,每天坚持两篇,保持手感,仅限于真题。我完成了94年至11年的所有翻译题目,逐个分析其结构。11月起开始接触新题型,目标是尽可能获取满分,通过寻找题目的关键点和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解题,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完形填空则在后期才进行,做了几篇并进行分析,我的策略更多地依赖于语感。到了12月,每周我会完整地做一套真题,留出最近两年的真题作为模拟考试。我一直有背单词的习惯,所以备考期间也没有例外。对于作文,我自建了模板,效果很好。在阅读时,我会刻意记忆一些可能适用的句子,最终在考试中也可以灵活运用。小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清晰,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固定的格式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经济学学习的基础。经济学涉及的概念繁多,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这些都需有清晰的理解。不仅要定义,更要理解背后的经济逻辑。比如,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个理论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还要能在实际案例中应用。
掌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核心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行为,如GDP、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等。这两个部分相互补充,构成了经济学的主体。理解并能运用IS-LM模型、AD-AS模型、消费者选理论、厂商供给决策等关键模型,对解答论述题和分析题至关重要。
再者,重视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理论需凭实际案例来验证。我在复习时,会找一些经济事件或政策,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读和分析,这既锻炼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使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数学和统计工具的应用也不可忽视。国际贸易学中的许多问题需用到定量分析,如弹性理论、博弈论等。提高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知识水平,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经济学模型和进行数据分析。
持续关注经济动态和热点问题。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帮助把握学科前沿,也能为论述题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