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成电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窍门。关键在于认真研读教材,且必须细致入微。我个人使用了任汝芬的四部系列书籍,其中序列一是重点,序列二我在跟着序列一学习时也过了两遍,不过部分题目设计显得过于教条,几乎是教材原文的直接摘录,适合巩固基础知识,不必过分纠结。如果想要做题练习,最好是选择真题,尽管最近几年的真题考点不再重复,但其命题思路和考查方式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任汝芬的最后四套模拟题包含的内容较多,质量一般,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尝试一下。接近考试尾声时,肖秀荣的四套题是必须要做的,有可能会押中一些大题。另外,大题的答案也可以背诵一些,即使可能无法准确预测原题,但在考场上某些语句仍然很有用。还有那个流传甚广的“20天20题”小册子,也非常值得一读。尽管它直接命中原题的概率不高,但里面的一些话语堪称万能,适用于答题。我认为文科学习主要靠大量背诵,有些知识点我们心中有数,但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往往不如他人概括得精炼。同时,记住一些现成的句子,在答题时能省时省力。
考研数学方面:
我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了数学学习中,仔细研读了全书两次,还针对错误题目进行了深入的二次回顾,并完成了历年的真题集以及十套模拟试卷。到十一月底时,自我感觉数学已经准备得较为充分,于是转向重点复习政治。进入最后一个月,由于时间紧迫,我只能每天挤出一小时来随意做些数学练习。得益于之前使用全书时打下的坚实基础,即使后期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刷题,我也能保持一定的水平。
考研英语方面:
对我来说,英语是个棘手的挑战,因为我在语言学习上并无特别的天赋,特别是对英语不太感冒。早在四月,我就开始着手准备英语,预见到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四到六月间,重心在于记忆词汇,这是最根本且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说词汇贯穿于整个备考期间。我选择了红宝书作为单词书籍,厚厚的版本我反复背诵了三遍,之后则转为使用小巧的便携版,每天都坚持背词。起初进度可能会较慢,大约每日投入两个小时来背诵单词,此时可以结合早期的历年真题来实践,务必珍视这些真题,并适当做一些黄皮书的阅读训练,不必过于关注正确率,重要的是积累词汇。确保每天至少完成两篇阅读理解。其次,到了六月至十月,我已经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单词,因此这个阶段的重点转向阅读理解,但单词复习仍需每日进行,约需四十分钟。建议每天下午专心做一套真题,仔细剖析每一道题目,不容遗漏任何一个单词,还要弄清楚其中的长难句。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精读并背诵一些经典真题阅读会有很大帮助,实际上这也正在提高你的翻译技能。最后,十一月至十二月,每天只需花二十分钟左右回顾单词,每周完成一至两套真题以保持手感。随着考试临近,每天专注于一两篇阅读理解足矣。此外,别忘了练习完形填空、翻译、新题型,以及提前准备热点话题的写作,可以找同伴互相批改,同时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效果更佳。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涉及到电荷、电流产生的电磁场,以及这些场如何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基础理论的学习至关重要,特别是麦克斯韦方程组,这是理解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你需深入理解和掌握每一项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对矢量分析的知识,如向量运算、梯度、散度和旋度等,也必须熟练掌握,它们是解析电磁场问题的基础工具。
电磁波部分,需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性,包括波长、频率、相位速度等相关概念。特别是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比如反射、折射、全反射和干涉、衍射等现象,需凭实例去理解并能进行定量计算。这部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实用,例如天线设计和无线通信等领域。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做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你尝试做一些经典的习题和模拟试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不仅检验学习效果,也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遇到难题不要怕,多思考,实在无法解答再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会加深理解。
实验环节也是电磁场与电磁波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动手操作,你能直观感受电磁现象,深化理论理解。有条件,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或者实验室工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你会发现很多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
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也很重要。每天保持一定的时间投入学习,避免临时抱佛脚。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休息,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