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苏大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复习政治时候,复习前期每天花一小时看政治,最后一个月冲刺每天分配给政治三小时。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在政治上,所以最后分数我还是满意的。同时,每天看精讲精练,完成1000题对应章节的练习,每学完一章,就梳理该章的知识框架、回顾整理错题;十月份,做完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对照错题解析查漏补缺,月末又回过头把1000题的错题重做了一遍;十一月,开始看真题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月底八套卷到手后就一天一套掐表模拟;十二月,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过了两遍,错题集过了一遍,考前一周基本每天都在背大题的思路。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并非短期内就能见效,它要求持久的努力和不断积累。在学习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即使投入了一个月的努力,进步也可能微乎其微,这其实是常态,但绝非停滞不前的理由。英语分数不过关的事实提醒我们,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每天下午2至5点专心复习英语,在暑假前的基础阶段,主要任务是记忆单词。你应该仔细研读1996年至2004年的真题阅读,深入理解每篇文章,牢记每个词汇和短语,并分析每个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确保了解每个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的长句,甚至尝试全文翻译或背诵。初期阶段注重打基础,初次接触真题感到困难或者错误多、速度慢都是正常的,要有耐心,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所改善。
暑假后进入强化期,以最近十年的真题为主,尤其是最后两年的题目要保留作为模拟测试。在这个阶段,依然专注于真题阅读,建议准备一本笔记本记录生词、短语和复杂句型,每周复习一次。真题阅读需多次重复,深度剖析,至少做三次以上,以便找出出题模式。此时可开始单独练习翻译,由于翻译难度较高,每句话可能都包含生词,因此初始阶段应细致分析,彻底掌握近十年真题中的翻译句子。对于作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暑假开始,基础较好的则可以在九月或十月启动。切勿依赖作文模板,仅靠临时抱佛脚无法取得高分。推荐使用王江涛的《高分写作》,里面包含历年真题和必备范文,我按照主题背诵并默写,直至完全掌握。新题型从2005年开始的真题反复练习,理解其中的规律,尤其关注代词的运用,这是一个相对容易掌握的部分。对于完型填空,我并未过于专注,因为它得分不易,且解题时间有限,只要能拿到4或5分,通常不会成为拉开差距的因素。
最后两个月的冲刺阶段,继续以真题为核心,不断练习以找到解题策略。12月份起,每周六下午进行英语模拟考试,可以使用真题或模拟题,关键在于熟悉时间管理和答题顺序,模拟考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汉语言文字基础,这是一门深入研究汉语本质的学科,涵盖了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多个方面。我认为,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历史演变是关键。《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教材是必读之书,它们能帮助理解汉语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多做练习题,如辨析词义、分析句法结构等,巩固理论知识并提升实际运用能力。我还建议大家广泛阅读古籍,这样不仅能积累词汇,更能感受汉语的魅力,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评论写作则更侧重于实践。一方面,需广泛阅读,尤其是时事评论、文学评论等,以了解不同类型的评论风格和技巧。另一方面,要不断练习写作,从结构布局到论点阐述,再到语言修辞,都需反复打磨。每次写作后,记得反思和修改,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个人的习惯是,每次完成一篇评论后,都会隔一段时间再回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有的作品,找出不足并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汉语言文字基础为评论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评论写作则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了实际中,使我对汉语有了更深的认识。两者的结合我不仅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也能在实践中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