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南昌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建议是政治不要开始太早,九月大纲出来就可以。学习过程中可以用肖秀荣的1000题来练选择。不过大家要重视大纲,尤其是大纲每年新增加的内容要重视起来,一定是重点。大题的话看看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重点是4套卷,每年多少都会压中一点。政治一定要在答题时候多写,所以建议大家答卷时候先做大题再做选择,我就有个朋友在选择耽误了太长时间所以大题没答完,大家一定要吸取教训。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的学习,每个人的体验各异,我本人就对数学颇有兴趣,但我的主要短板在于粗心大意,常常在计算上出错,这在真实的考试环境中无疑是个劣势。因此,尽管我对每道题目都能形成一定解题思路,却总因小错误而丢分。所以,在确保基础知识稳固的基础上,提升计算准确性至关重要。我购买并完成了大量的数学辅导书籍,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购入新的参考书,我个人非常支持通过海量刷题来提升数学水平。然而,刷题之余,总结反思同样不可忽视。总结来说,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充足的实践训练。积累基础知识需要持之以恒,最终会形成每天定时定量渴望解题的习惯;至于训练,仅仅理解如何解题并不足够,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亲自动手,如此一来,考试中的失误才会减少。我还购买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数学解题方法大全》,这本书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但题量极大,如果你对自己的解题速度缺乏信心,建议慎重考虑。即使我认为自己的速度还算快,也只完成了三次。毕竟,题目的数量实在太过庞大。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尝试过模拟试题或针对性训练,原因是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不太可靠,况且我连真题都没时间全部完成。大约五月份,我从1997年的英语一开始做起,此前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和学习语法规则上。起初,我每天只做一篇文章,用的是黄皮书。做题时,我会标记所有不熟悉的词汇,即使是模糊记得的也会标注。完成之后,我会逐字逐句对照原文翻译,对于翻译错误的单词,我会抄写到笔记本上,同时记录下不懂的短语,因为这些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两个半小时甚至更久。我一直做到了2012年的英语一题目。那时已经是九月份开学了。
英语二的部分,从2007年至2009年是针对MPACC的,从2010年起才算是真正的英语二。我沿用了之前的方法,但做完后我会观看教师的真题解析视频,因为他们会分享解题策略,之前的我没看是因为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出题风格有所不同,他们还会分析干扰选项的设定。我持续做到2013年。这时,我会将每篇文章全文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仔细翻译,并与参考译文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忽略的一些问题。到了2014年底,我已经完成了8篇文章。通常,经过这一阶段,你的水平会有明显提高。于是,我又回头从2007年开始做,打算把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留到最后阶段测试。起初一天只做一篇,后来由于已经做过一次,问题不再那么棘手,所以我一次做了两篇。同样的,你仍然会遇到不熟悉的单词,继续做好标记,完成后在原有笔记上突出关键词汇。回顾错误,思考为何出错,如果是因为翻译问题,就重新翻译问题部分;如果被干扰项误导,分析它是如何设局的,以及为何未能识别正确答案。这样一直做到2014年,那时应该是11月初了。
接下来,我做了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也是一边做一边翻译,确保不遗漏任何单词。看完视频后,我在第一天下午做一篇阅读,第二天处理翻译和写作,两者交替进行。等到这一切结束,差不多已是11月底。英语二的新题型相对简单且数量不多,我听了唐迟的讲解并完成了所有练习就没有再深入了,因为英语二的新题型真的很容易,目标是拿到满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是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选、生产者决策、市场结构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两部分都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对微观经济学,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供求模型、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理解这些理论后,你需凭大量的例题和案例分析来提升应用能力。例如,如何按给定条件计算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或者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价格决定和产量分配。
至于宏观经济学,其核心概念包括国民收入核算、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等。尤其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效果。这里的关键是构建宏观经济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分析经济问题。例如,理解IS-LM模型如何解释利率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或菲利普斯曲线如何描述失业率与通胀率的权衡。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烈建议大家结合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深入阅读并理解每一个概念。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帮助你整理思路,还在复习时快速回顾。练习题和历年真题不可或缺,它们帮助你熟悉考试形式,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
定期自我测试也很关键。你尝试模拟考试环境,定时完成一套题目,以此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会丰富理解。
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并不止于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观察和解读现实世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经济事件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也能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