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缺乏时间来专门练习解答分析题目,认为这样做效果不显著,收获有限。但实际上,这类题目极具趣味性。我习惯于握着一支铅笔来解题,首先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它要求回答的问题核心,接着我会带着这个问题去审阅资料。在阅读过程中,我会用铅笔标注出与问题相关的要点,随着标记的增加,你能逐渐察觉到材料中隐含的条理性和层次感。然后,我会归纳整理这些标记内容的主要含义,并列出清晰的要点。起初,我会逐一对答案进行比照,随着练习的增多,你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直觉。当你的答案能够准确对应时,那种成就感无比强烈。
考研数学方面:
来说说我的备考吧!数学是从我整体开始备考就已经开始看了,毕竟数学是所有科目中的NO.1,高数用的是复习全书,以后到了十月底左右了,就开始做真题,真题做了几套感觉除了16年的比较难,其他的都还行,就没怎么细做了,最后是模拟题了,400题,八套卷,四套卷,李永乐的那个模拟题。都做了,做的可是遍体鳞伤啊,真题能得140做模拟题能得120就不错了。不过模拟题最重要的还是出题的思路,因为没准哪道题就会考试的时候用到,分数是次要的。如果将模拟题来排序的话李林第一(可惜没做),然后李永乐的比较好,之后是四套卷八套卷,最后400题。整体感觉400题不怎么好。不过我建议还是数学有时间一定要多做题,真题不用做好几遍,把错的多看看就行了,模拟题没准哪道是考题呢!数学就是刷题!!前期还是建议看复习全书吧,全书的话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感受。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中,英语科目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不少考生因英语分数相差微弱,被迫接受调剂的命运。从3月到考研结束,我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在3月至暑假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记忆单词,许多人会选择那本绿色封皮的无序版单词书,起初我也一样,但我推荐避免使用它,原因是单词量过大,一些词甚至多年未在考题中出现,实属不必记忆。我后来找到了一本根据历年出现频率排序的词汇书,记住了所有出现过两次以上的单词,这就绰绰有余了。暑假后,我才开始着手准备阅读理解,无需额外做模拟题,只要深入研习历年真题,足以应对考试。对于英语的其它部分,写作背诵大约十几篇范文就足够了,考试时往往能派上用场。考试时,我首先完成作文,接着做翻译和阅读,由于时间紧迫,完型填空我就随机填写了,每个空0.5分,得分效率远低于阅读选择题,不宜在此耗费过多时间。我注意到考场边的一个女生似乎从完型开始做,但最后时间耗尽,作文还有大半空白,显然是策略不当。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地球的形成、结构、演化,岩石矿物识别,地层系统,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等多个方面。对这些内容的理解,需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例如,理解地球内部结构时,不仅要各个层次的名称和特性,更要理解它们如何影响地球表面的现象。对地质构造,比如褶皱、断层的理解,不仅要知道其形态特征,还要能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对地貌的影响。
学习这门课程,我推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除了课本知识,我还积极参与实地考察,去观察、触摸那些课本上的岩石矿物,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状态。地质图的阅读和解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它能帮助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会利用历年试题进行模拟练习,这不仅能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对难题,我会记录下来,反复研究,直到彻底理解和掌握。
再者,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我组建了一个学习小组,会定期讨论难点,共享学习资料,这种方式既能互相激励,又能凭他人的视角深化自有的理解。
保持对地质学的热情至关重要。地质学是一门科学,但也是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过程,每一次的发现都可能带来无尽的惊喜。保持好奇心,享受学习过程,我认为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