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国际金融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山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复习资源建议采用肖老师的全系列书籍搭配《风中劲草》。复习节奏宜先缓后急,特别是进入12月,需投入大量时间于政治学习。由于我较早就开始了复习,所以我只分享一下个人策略。对于追求高分的同学,推荐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读一节《精讲精练》,配合完成对应的1000题。这个阶段务必深入细致,确保理解透彻。我选择跟从老师的学习进度,快速浏览《精讲精练》,而1000题的答案则应写在单独的纸上,错误无妨,关键在于彻底剖析错误原因。然后重温《精讲精练》,关注标记的部分,并再次做1000题,强化对错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着手《风中劲草》的框架构建,边阅读边列出大纲,此书非常适合背诵。同时,使用《讲真题》来练习历年真题。
第三阶段:最后冲刺阶段,当肖八和肖四出版时购买并完成,所有题目,包括选择题和大题,都要求能背诵。
我在背诵环节做得不够理想,但以上是我整个复习过程的大致步骤。
考研数学方面:
平时练习要加快速度,不要拖拉,学会定时练习,逼自己在高压状态下思考,这才是考场的状态。很多同学一年自习下来,忘了考试的感觉,到了考研的考场上异常生疏,问题就在这里。平时的练习要拿出考试的态度来,给自己压力,加快做题速度。把660不会的看一遍也到11月了,这个月先把复习全书不会的例题过一边这个过程比较快了,然后就是400题一定要做两遍,很难。
考研英语方面:
自从大学二年级上学期通过六级考试后,我已经与英语疏远了四年多,完全失去了状态。幸运的是,我发现了一种适应自己学习风格的方法。我确实不喜欢死记硬背单词,因为记得的总是比忘记的少,这难免让人失去动力。于是,我在一周内利用零散的时间快速浏览了一遍张剑黄皮书的单词手册,之后便再也没有专门去背单词(实际上并未记住多少)。事实表明,那些备考攻略中普遍推荐的持续背单词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更为关键,而我的策略非常简洁——专注于研究真题,而且必须深入细致。
我购买了两套张剑黄皮书,分别是1997-2004年和2010-2017年的英语真题集,一套用来奠定基础,另一套用于提升技巧。起初,做这些题目让我感到十分沮丧,感觉文章似懂非懂,至少每五道题里我会错三道。随后,我把这两段时间的所有真题文章重新格式化为Word文档,每段之间留出两行空白,然后全部打印出来,用曲别针按照年份逐一装订。接下来,我先做题,核对答案,然后取出相应年份的真题文章打印稿,参照张剑黄皮书的段落翻译和关键词注解,逐句详尽地分析每一篇文章。用红色标记我不认识或不确定含义的单词,用蓝色或黑色的水笔写下每一句话的中文翻译。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英翻中的过程,但在其中我能理解文章内容,提升语感,同时练习翻译(对于英语翻译部分,无需额外训练,完成所有年份的文章翻译后,这一板块自然变得得心应手)。这个过程起初可能会有些煎熬,毕竟每年都有六篇文章需要翻译(四篇阅读加一篇新题型再加上一篇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组织行为、决策理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复习初期,我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因这是构建整个知识框架的基础。例如,理解“管理”的本质就是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目标,这对后续深入学习至关重要。
案例分析是我强化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理论的重要手段。我会找寻各类企业的实际案例,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析它们的成功或失败原因,这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我对管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运用SWOT分析法评估企业内外部环境,或者使用PESTLE模型分析宏观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再者,管理学中的决策理论是考试的重点。我花了大量时间理解各种决策模型,如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等,并凭做题训练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决策原则和方法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我还特别重视团队管理和领导力的学习。这部分涉及到人性的理解、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冲突解决策略等,这些都是未来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的知识。我建议凭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深化对这些复杂情境的理解。
持续的自我反思和模拟测试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我会定期回顾学习的内容,自我测试,找出知识盲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参加一些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的节奏和题型,也能有效缓解正式考试时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