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半导体研究所凝聚态物理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至于政治,以我自己的经验,政治一定要上一下辅导班,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对考研的政治都不熟悉,自己看书有些东西会比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在没有老师的讲解下会感觉晦涩,这样就会在政治上费时且效果差,所以我认为选择一个好的辅导机构是很必须的。 由于内容太多,又太细碎,很容易忘,要及时回头复习。要选择好的辅导书,根据大纲的章节把具体章节的真题汇总起来,这会让你明白哪些地方是出题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内容加强记忆,避免端着厚厚的大纲看来看去,满锅里找不出个豆的混沌感觉。至于那些押题包括英语的,建议大家不要信,年年都说能押中题,也没见得他们押到什么题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题型变化挺大,挺难的。复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从寒假开始就先把高数本科的高数课本看了一遍,本科的课本可以更快的帮助自己把知识点回忆起来。开学之后三月份就开始做本科的线代课本。方法,看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过完第一遍课本5月份,时间还早,试了一下复习全书,发现每个题都无法完整做下来,接着我细致的 学习了各种内容,还学了很多解题技巧,做好了一大本笔记,每天早上背数学笔记。快放暑假的时候刷完第二遍,接着进入强化阶段。是按照专题复习的实战技巧,见了各种题目(事实证明我之后刷题所有的题目都没有超出过这个范围,老师威武!!!)。复习高数的时候用的高数十八讲,线代用的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各刷完两遍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候就比较顺手了。关于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的,还有李永乐的红白色的,李范的书历史悠久,且相对较难,李永乐的相对简单。我推荐用李范的。刷完两遍全书,开始做真题。同样是李范编写的真题。我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真题。我觉得是挺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背单词,我准备考研的时候买了红宝书背单词,但是这辈子真的没完全坚持背单词成功过…这次坚持的算是最长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背了半本,到考研的时候基本忘没了…在我看来这样背单词效率其实挺低的,到后来我是做阅读的时候把不认识的单词全都勾出来,对完答案一个一个标出来,做完的阅读题没必要再做了,把标识的单词连同句子再读一遍就可以,高频词没做几篇你就会发现了,很容易就记住了,也很容易应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量子力学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等是其核心内容。对这些理论,不仅要理解和记忆,更要凭做题去深化理解,形成自有的思维模式。例如,理解波函数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数学解,它代表粒子的状态,薛定谔方程则是描述这个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则。
量子力学的计算能力很重要。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是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熟练运用能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例如,氢原子问题,凭薛定谔方程直接求解,也用角动量算符和哈密顿量的对角化来处理。多体问题中,需掌握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费米-狄拉克统计等。
量子力学的应用部分也不能忽视。比如固体中的布洛赫定理,它是理解晶体能带结构的关键;量子隧穿效应则解释了微观粒子如何穿越势垒等问题。这些应用不仅加深了对量子力学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实用工具。
学习量子力学,需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复数、线性代数和微积分。逻辑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也很重要,因量子世界往往与直观经验相悖。我建议多做题,尤其是那些需创新思考的题目,这会锻炼思维方式。阅读经典教材如“ Messiah的量子力学”或"Mermin的量子力学",它们会帮你建立全面的知识框架。
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到导师指导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讨论帮助你理解他人的观点,挑战自有的想法,导师的经验和指导则可能你避开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