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南京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我对政治的关注度不高,直到十月份我才开始复习,每天课程结束后,我会结合肖秀荣的精讲精炼和一千题进行学习,答题后会认真检查每个问题,以此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接着,我转向了风中劲草的学习,之后依次完成了肖八和肖四的练习。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能早一些开始准备,比如九月份,可能会更理想。十一月,当我做完肖八的第一套试卷后,我突然感到压力山大,意识到以这样的状态可能无法在政治考试中取得合格成绩。于是,我仓促应对,鉴于史纲和思修相对简单,我主要依赖风中劲草的知识点进行了快速浏览。同时,我通过大量模拟试题来巩固记忆,逐渐领悟到尽管政治内容繁多,但每年的重点考点其实有限,掌握起来并不算太困难。此外,解答模拟题后,深入理解答案更为关键,肖四、肖八和蒋五的答案解析非常出色,我用彩色笔标注了重要知识点,以便考前频繁回顾。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两个都是一边看书一边做题,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研究真题的时间很长,每两天一篇,一周只能做完一年的真题,加上中间一些时间的调整,我花了2个多月才完成。到了最后的时间,真题还是不能放。要反复的读和背,做练习题一定是在其后。作文我选择的是《王江涛考研-英语满分范文背诵》,反复的背了大小作文各10篇。同时,每周进行作文练习,让我不再畏惧写作。再说说阅读的速度问题,考研英语总共3小时。我给自己预估的分配是:大小作文50-60分钟,阅读五篇,100分钟。剩下20分钟,10分钟完形,10分钟翻译。顺序是大作文——阅读——小作文——完形——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地质历史、地壳构造、岩石矿物、地貌学、古生物学等。这些基础知识如同拼图,只有把它们拼接起来,形成对地球全面深入的理解。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我会建议每天花一定时间阅读教科书,理解并每个概念,配以相关的图表和示意图,帮助记忆和理解。
实地考察是地球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南京大学有丰富的野外实习机会,利用这些机会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际的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理解和应用。每次外出,我都尽量详细记录,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所见,这样既能提高观察能力,又能巩固理论知识。
再者,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是《地球科学概论》的重要部分。凭学习地球的历史,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地貌和地质现象。例如,了解板块构造理论帮助理解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对这部分,我建议结合年代学和古生物记录来加深理解。
数学和物理在地球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例如,地质力学需用到力学原理,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估则需统计和概率知识。提升这些技能能帮助更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经常参与讨论组和研讨会,凭与同学们的交流,我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发现自有的盲点,也激发了我对地球科学更深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