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语北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高中专攻理科,对政治的理解几乎空白,直到考研前夕。有些同学早在暑假就开始复习政治,而我则依赖大纲解析,也听闻有同学推崇精讲精练,这就像全面复习指南,挑选一本深入研读便足够。我会阅读完大纲解析的一个章节后,对应完成1000题的部分,答案不直接写在书上,因为需要反复练习,最好记在小笔记本上。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会回溯到大纲解析找答案,并用红笔标注,这样初次做题时即使错误多也能重新梳理一遍内容。我的进度较缓,到八套卷出现前,我已经两次通读了大纲解析并完成了1000题。
正确利用八套卷的方式是专心做选择题,错题对照大纲解析查阅,主观题无需死记硬背,只要理解首道马克思主义原理题目的解答思路。至于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则必须全文背诵。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几乎是每位考生必备的,它汇总了所有关键知识点,相当于大纲解析的浓缩版,适合后期快速回顾。然而,我更倾向于大纲解析,因为其详尽的解释,而非简单的条目列举,所以我并未充分利用风中劲草这本书。
实际上,英语和政治的复习在我看来相对轻松。如果你对政治没兴趣,尝试去喜爱它,你会发现政治其实很有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能指导我们解决日常问题,学习近现代史则需构建自己的时间轴,将中国历史大事串联起来。考研是个持久战,不必总是计算着何时才能结束,那样只会增加焦虑,倒不如适应当前状态,专注于如何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七月份开始,做了10-13年的真题来练练手,和一本专项训练,每天按照任务来做题,买老蒋的《高分阅读》,每天一篇,坚持做,这本书包含有阅读真题,难度较大,大家做的时候要注意体会做题的思路和技巧,多看答案解析,每次都会记在专门给我的一个学习记录本上,过几天会再抽查一下自己,感觉作用蛮大的,真题有时间可反复刷。阅读我用过三本书:张锦芯的《考研英语阅读200篇》、考试虫的《考研英语阅读专项训练》、张剑的《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张锦芯那本还不错,按题材分类,就是这200其实是包括partABC三个部分。考试虫那本包括100篇,20个单元,包括4传统1新题型,出的比较认真,也适合掐时间训练。张建这本名气很大,但比真题难(他自己也是这么定位的),思路也怪怪的,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语言学概论》,这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它涵盖了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言学概念是关键。例如,要深入理解音系、形态、句法结构等基本概念,这些都是构建语言学知识框架的基础。关注语言的变化性和多样性,比如方言差异、语言接触对语言的影响等,这些也是常考点。在复习时,除了教材,还阅读一些经典的语言学著作,如Chomsky的《Syntactic Structures》等,以深化理解。
《中国语言基础》则需对中国语言的历史、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汉字学等内容都是重点。特别是古汉语的语法特点和词汇变化,以及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演变历史,需花费时间去记忆和理解。建议多读古文,如《诗经》、《楚辞》等,既能感受古人的情感,也能提升古汉语的理解能力。至于汉字,尝试凭比较不同字形来理解其演变过程,这样既有趣又有效。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好的策略。对语言学理论,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现象中是核心;对中国语言基础,不仅要知识点,更要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做笔记是非常有用的,它帮你整理思绪,强化记忆。定期自我检测,如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的练习,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