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会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同济大学会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建议:我的政治考的也不算高,所以只能向大家介绍一点基本的经验,想要考 75+,80+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单科大牛的经验贴,每年都有 80+甚至 90+的大神。我政治花的时间不多,是从 9 月中旬开始的,先过了一遍精讲精练,我没有看教育部出的那本大纲,内容太多,就放弃了。然后开始刷 1000 题,刷了 2 遍,把错题都标注出来,连续两遍都错的画上重点标志。这时候差不多到 11月了,等到风中劲草出版就买进来开始看,风中劲草将考研政治众多知识做了精炼和提纯,对于后期抓重点有很大帮助。看完之后再可以刷一遍 1000 题,把之前的错题重点记忆。12 月份以前都是以选择题为主,大题可以不用准备。到了12 月,各种模拟题会纷纷出版,代表性的就是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八套卷也是用来复习选择题的,大题可以不用看。四套题则是需要把大题全部背下来的,今年肖大神在四套卷中基本上把所有大题都押中了,所以四套卷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几乎是考研必备。如果你这时候还有多余的时间的话,可以适当补充其他老师的押题材料。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时从6月份开始复习的,从基础开始,从知识框架到专题训练再到最后的拔高,都非常有用。到8月中旬的时候才把数学第一轮复习结束。然后立刻开始做真题大全解。按照考试的要求,每天早上8.30------11.30做一套数学题,建议不要在做的时候看书。我当时复习完第一遍数学时,其实高数好多知识点也都忘了,然后做数学真题时,前10套也是漏洞百出,但是我还是坚持做下去了。前10年的题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比较偏基础,然后我基本上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做完,然后花一个小时总结错题,将标准答案和自己写的答案对比,找错误的原因,不懂的就去问老师。做完前十年的题后,再做中间10年题时,就感觉好多知识又都回忆起来了,基本可以在脑袋里想出整个数学的框架了。然后从08年开始的真题,我觉得就开始变难了,然后基本上是三天两套题,或者四天两套题了。我觉得难点主要是曲线积分那计算复杂了,然后选择填空题有时候会出一些没见过的新题,不知道怎样下手,以及反常积分,和级数的一些选择填空题有点晕,偶尔还会出一点几年没考过的低频知识点,大题的话我觉得还算常规。做完数学真题已经是10月中旬了。这算是数学的第二轮复习了吧!然后开始第三轮数学复习,我把30年真题中所有的错题或者不熟的题(我在做题时,如果感觉这个题不熟,但是又能做的情况,我会做上标记,然后做完后再看看这个知识点)整理了一遍,粗心大意做错的题就看一眼答案,确定自己思路真的没问题后就过,然后对于动不了手,或者反复出错的题,我就将这些题订正到自己的错题本上。然后写下总结,就是如果下次自己再遇到这种题时,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怎样做,相当于就是总结做这些题的套路。第三轮完成后,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做张宇8套卷。虽然8套卷的确很难,但是8套卷也比较全,就是8套卷基本覆盖了所有考点,包括好多低频考点,做8套卷是一个梳理知识框架的一个好机会。我当时做8套卷的方法是一套卷子分两天做,第一天只做选择题,做完后,马上对答案,分析做错的题。选择题是每个题都重视,不会做的先放下,做完后看答案。第二天是做大题,有的太难或者太偏的大题(真题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题)我就直接放弃了,后面看看答案,了解下解题思路就行。然后考前的两个星期,我看了看李永乐的6+2,只做了他的线代部分,然后看了看概率论的题以及曲面积分。其余的就没看了。这基本就是我数学复习的整个过程了。最后数学考的分数,也比较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是个逐步累积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三月或四月期间,我主要借助朱伟的《恋练有词》来奠定词汇基础,因为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根本。那时,我会花费半天的时间来研习英语,并同步记忆相应单元的词汇,每三天做一次综合复习。此外,我也使用了一个名为“墨墨单词”的应用程序,它能将《恋词》全书导入,让我能在碎片时间如如厕时、乘车时、餐后半小时等通过手机复习单词。记单词的关键在于迅速并重复,如果你读过《普通心理学》,你会明白强化记忆的关键就是持续让大脑接受学习内容的刺激,并确保次日进行回顾。我当时选择独自在家学习,但如果有伙伴可以相互监督和测试,效果无疑会更佳。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基本职能。在同济大学的课程中,这部分内容尤为重视。你需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因它们构成了管理学的基础框架。
在计划部分,重点关注目标设定、战略规划和决策制定。理解如何凭SWOT分析评估内外部环境,以及如何运用SMART原则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对决策制定,要理解理性决策模型和有限理性的差异,掌握不同的决策类型和决策过程。
组织方面,要熟悉组织结构的种类,如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还要理解部门化、集权与分权、授权等概念,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领导章节,关注领导风格、激励理论和沟通技巧。比如,了解X理论和Y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些都是理解和评价领导者行为的重要工具。
是控制,要理解预算控制、质量控制和审计等手段,以及反馈系统的重要性。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案例分析是非常有效的。凭阅读和讨论真实的商业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和模拟题训练,检验学习效果,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形式。小组讨论和教授的答疑时间也是提升理解深度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