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机电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记忆比较简单粗暴,理解就显得比较高深了。其实“理解”主要是针对《马原》这一科目而言的,这一以哲学为主的科目是有着很高的分值的,而帮助理解的方法包括:看《精讲精练》,听辅导班老师讲课,睡前和舍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思考世界。这里我想强调一下,马原这一科目最好能自己画出框架,按照框架去理解记忆(其实最后考简答的时候都是在框架里的内容,你完全可以用排除法一个个去结合题干,看看哪个点或哪些点合适答题)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让我们从研读《高等数学》的同济版本着手,接着可以浏览李永乐的全书或张宇的十八讲。接下来,我们要仔细研究线性代数的教材,紧随其后的是张宇的线代九讲。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解题策略和思维方式。如此反复研习两三轮,你会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牢记重要的公式、思路和方法。如果有些内容仍然不熟悉,那就再重复一次!然后,进入实战阶段,练习历年真题,并尝试模拟试题(张宇的模拟卷非常值得推荐)。此刻,我们并非盲目刷题,而是深思熟虑题目设计的意图,理解为何这样设置,如何应对,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当你洞悉命题者的思维模式,胜利就在眼前!十月份开始,专注于真题训练,初时可能会遗忘不少知识点,但这恰是自我检测的好时机,务必整理好错误题集。不同教师编写的真题集值得各做一遍,因为他们的解题角度各异,能拓宽你的思路。到了十一月中旬,建议试试李永乐的6+2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五套题。十二月,合工大的模拟试卷会发布,如果有空,务必完成,因为这些题目往往与真题有所重叠。
考研英语方面:
我投入最多心血且准备最为充足的科目就是英语。在这门课程中,我认为积累词汇和大量阅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考研需要掌握的词汇量相当大,所以词汇学习应贯穿整个备考阶段。我记得当时我选用了一本封皮为白色的词汇书籍,它的优点在于内容丰富有趣,采用彩色印刷配以插图,让人在学习时不会感到枯燥,每天坚持研读两个单元,反复查阅会有很大的帮助。至于阅读部分,我先是逐步攻克了那本黄皮的《考研英语阅读150篇基础篇》,开始时不宜过急,要保持每天练习的习惯,待有一定基础后,再精读历年考研英语真题,并逐篇翻译,多次分析,目标是要不仅能理解每个问题为何选择特定答案,还要清楚其他选项的错误所在,并深入剖析考研阅读题目的共性特征。关于写作,我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自创模板,避免使用现成的,这是今年我惨痛的经验教训。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它涵盖了热力学、统计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结构化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计算方法。热力学三大定律是基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至关重要。比如,掌握如何凭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自发性,或者利用熵增原理解释自然过程的方向。
统计力学虽然抽象,但却是理解微观世界的关键。要深入理解配分函数的含义,学会计算分子数分布和能量分布,这对理解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有深远影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函数、薛定谔方程、能级等,也是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再者,电化学部分,电解质溶液理论、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极化现象等都是考试热点。结构化学则涉及晶体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光谱分析等内容,这部分需结合实验数据进行理解和记忆。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的学习都要有条理地梳理出关键知识点。大量的习题练习必不可少,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它们帮助熟悉考试题型,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遇到难题不要急于求解,先标记下来,待复习后期再集中突破。
讨论和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找研友一起讨论,或者参加学习小组,共享解题思路,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保持好的心态,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这对整个备考过程至关重要。物理化学虽难,但只要用心去学,总会找到属于自有的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