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武汉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考完政治后,感觉选择题的表现可能只是普通水平。不多赘述,重点分享一下我的复习资料。我遵循了肖秀荣老师的建议,使用了《精讲精练》配合《1000题》(做了两遍)、历年真题、《八套卷》和《四套卷》(因其权威性)。此外,我还阅读了石磊的《保命三十五分》,它对常见错误进行了简洁的归纳(不同老师对此看法各异,关键看个人喜好)。在备考后期,我用《风中劲草》来系统地记忆知识点。考前,我做了很多预测卷以保持做题手感,市场上的题目质量良莠不齐,无需过于在意正确与否,关键是要维持答题的感觉。对于大题部分,主要依赖真题、肖八和肖四,通过查看答案、总结并背诵。政治学习不用过早开始,多读多记是王道,因为有时候直觉也很重要,而且时事政治至关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粉皮本),对于线性代数,则选用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阅读的同时同步解决习题,坚持独立思考,即使查看答案后,也会重新独立计算以巩固理解,绝不依赖捷径。我还习惯在书旁标注解题步骤和关键点。如果可能,这两本书最好能通读两遍。我每天平均投入约5小时于数学学习。然而,一轮过后,早期内容难免有所遗忘,所以在第二轮,我侧重通过练习题来唤醒记忆,提高技能,选择了660题,并在做题前梳理章节知识点,这有助于深化基础概念的领会。
进入后期的一个月,我每天上午专门做一套数学试题,交替使用真题和模拟题以适应不同的出题风格。熟悉真题能有效掌握常考重点,但难以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时,模拟题的预测功能就显得重要。我挑选了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预测卷中的10套来做,其中涉及的差分方程题目,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时非常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存在短板,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相关大题只能凭空想象,颇为艰难。到了复习后期,真题得分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左右。
面对遗忘的内容,我会抽出时间专项复习。做模拟卷时遭遇挫折是常态,我通常每隔几天的综合训练后,会用一天来填补知识空白。如果时间更充裕,我会增加更多模拟题的练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需提高。总的来说,考研准备应尽早开始,而非拖延。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学生感到最困难的部分是英语,因为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在这个科目上失利。教育部设定的通过率仅为三成,即便是在招生规模扩大后也是如此。因此,英语无疑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领域。我自身的英语能力并不强,所以我每天至少会投入半日,有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复习英语。从早晨7点开始直到午餐时间,这段时间都被我用来学习英语。英语不能临时抱佛脚,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深入的研究。我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编著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这本书非常全面且详尽。我确保在考试前能将真题研读十遍,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解题,理解和消化。如果有额外的时间,我会再完成一本练习册,这不是为了提升解题技巧,而是为了熟记词汇,理解语境以及了解一些国际背景事件。最后,我会构建一份个人专属的作文模版,并请一位英语权威人士审阅,这在考场上绝对大有裨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这两门课程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等。两者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有所不同,但都是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关键。
对宏观经济学,理解宏观经济模型是基础。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经济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这些都是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核心内容。要关注当前经济政策和事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为论述题提供素材。
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在于供求理论、消费者选理论、厂商生产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分析。理解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基本原理,掌握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不同市场形态的特点,这些都将是你答题的关键。博弈论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热点,需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每一章结束后,都尝试自己构建思维导图,梳理出关键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无论是课后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要反复练习,特别是计算题和论述题,前者检验公式掌握,后者测试逻辑分析和论述能力。积极参与讨论,和同学交流解题思路,提升思考深度。
至于复习,初期应注重基础,中期强化训练,后期模拟实战。始终保持对新经济动态的关注,不断更新知识库,这样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