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计算机技术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呢,九月份大纲出来开始复习,我复习政治就是中规中矩的看了一遍大纲,然后刷选择,一千题,风中劲草,什么的,最后就是各种押题卷,因为是文科生,高中政治学的特别好,所以特自信,最后因为时间来不及,就背了肖四,不过分也够用了,觉得有用的就是背框架,脑子里的线要很清楚。
考研数学方面:
从教材起步,由于提前规划,我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后习题,大约四月份结束课本学习后,我开始了复习全书。初次翻开全书,几乎每十个问题就有九个让我困惑,但我坚持不懈,确保理解每一个解析,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六月我才完成了全书高等数学部分的学习。随后立即进入第二轮,得益于第一轮的巩固,第二次阅读变得容易多了。
九月,我开始接触最早期的真题,每天都做一套,对不熟悉的概念进行了专项练习,不留任何知识盲区。对于早期的试题,掌握大概即可,不必过于纠结,毕竟年代久远,题目趋势已有所变化。因为我有充足的复习时间,打算将最新几年的真题留到最后考前实战。因此,我有一段时间较为空闲,但数学学习不能中断,听闻张宇的《高数18讲》很有价值,便找来研读,遇到精彩的部分就做笔记,优秀的题目则摘录到错题本中。
完成《18讲》后,依然觉得时间绰绰有余,于是我挑战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尽管难度较大,时常停滞,但也从中受益匪浅。进入十一月,我逐渐减少数学学习时间,转而每天一套李永乐的十年真题集(最后三年的真题保留到考前使用)。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十分合理,前面是完整的试题,后面按照章节知识点整理,便于针对性训练,还包含了一些针对不同类别的真题,非常适合填补知识空白。经过多轮复习,此时做真题显得游刃有余,一般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就能完成,得分基本稳定在140分左右。接着,我会根据章节继续做题,认真记录错误的地方。
十二月,我开始尝试模拟卷,如张宇的《八套卷》、李永乐的《6+2》和合工大超越卷等。模拟卷的难度通常超过历年真题,但仍必不可少,近年来考试难度明显提升,需要通过这些难题来磨炼自己。考前几天,我做了预留的近几年真题,以适应当前的命题风格并保持手感。同时,回顾笔记、全书,检查是否有遗忘的知识点,查看错题本,然后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考研数学重视基础知识,扎实复习才是关键。近年来,真题中的计算量显著增加,需特别留意,避免因粗心失分。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学习是根基,必须持之以恒地记忆。仔细研读单词书上的每一个词汇,虽然考试大纲仅列出5500个词,但要知道每个词可能有多种含义,因此需要深入理解。通过实际的考研阅读练习来巩固这些词汇,你会发现在真题中某些词反复出现,但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可能有所差异。之后,我购买了一份真题集并反复操练了几遍。然而,仅仅做题而不查阅解析是远远不足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综合一"通常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主要部分。这四部分内容相互关联,构成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在数据结构中,链表、数组、栈、队列、树、图等基本概念及其操作是核心。理解它们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是关键,这将帮助你在解决问题时选最优的数据结构。对排序和查找算法,掌握其工作原理并能熟练编程实现是必要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硬件层面的知识,如CPU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这部分需理清楚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以及CPU的工作流程。理解计算机的寻址方式和运算过程也非常重要。
操作系统的学习,重点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理解多道程序设计、死锁、虚拟存储、磁盘调度等概念,并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计算机网络则涵盖了OSI七层模型、TCP/IP五层模型、网络协议(如TCP、UDP、HTTP)等内容。理解每一层的功能,常见协议的工作原理,比如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IP的分片重组等。
学习这些内容时,我推荐以下方法:1) 首先阅读教材,建立整体框架;2) 结合课程视频或讲解加深理解;3) 做大量的练习题,包括编程题和理论题,实践是检验理解的最佳方式;4) 参加讨论组或论坛,和其他考生交流,共同进步;5) 定期回顾,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