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山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山东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十二月初开始,我开始着重背诵大纲。由于之前看的多了,背起来也不是那么吃力。肖八、肖四我只是大概看了看可能出的话题有哪些,没有背过(所以当我做到政治主观题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肖爷爷今年简直厉害得不要不要的,哭泣…)不过好在大纲看得多,客观题拯救了我。所以呢,大家最好也要看一看肖爷爷的预测吧,重要的是学会找主观题的切入点吧,至少不会心里不踏实。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我们要奠定基础,采用常见的大学教科书,每学习完一章就完成相应练习题,不必全部都做,只需精选一些重点题目,并确保详细记录数学笔记。这个初期阶段至关重要,因为通过解决课后问题,我们可以初步掌握知识要点和解题策略。我个人数学底子薄弱,对数学的基本理念理解不深,因此我选择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它的内容较为基础,有助于巩固根基。相比之下,很多同学则选用张宇的高数十八讲,这本书深入且全面,包含了许多经典难题,更适合于准备“数学一”的学生。记好笔记是关键,许多模式和技巧需要熟记于心。数学需要每日持续学习,不能间断,直至考试前一天,否则会失去手感。对于那些数学功底扎实的同学,可以利用高数十八讲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学习始于暑期,主要集中在午后时段。起初,我专注于复习阅读理解,以1997年的真题为起点,每日解决两篇。据前人经验,真题需至少做三遍,首遍仅做题,不查阅单词也不对答案,以免记住正确答案。第二遍完成后再对答案,依旧不查单词。第三次则需彻底理解每个单词、短语及句子含义,同时掌握每个选项中的陷阱。由于时间紧迫,我仅对2005年前的试卷做了一遍,而2005年后的试卷则重复做了两次,因为那时题型趋于稳定,难度也逐渐提升,更贴近当前考试模式。预计在国庆假期结束后,真题阅读部分应已完成。同样地,保留一些最近几年的未做试卷,用于考前模拟测试。阅读理解必须每天都练习一到两篇,保持解题状态直至考试。我坚持不懈地背单词,这让我受益匪浅,到了后期,阅读理解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了。我使用的是《红宝书》,总计背诵了约八九遍,考试前我已掌握了大约80%的词汇。早晨我会背诵100个单词,初期不必记住所有含义,记住一个就足够。待《红宝书》背诵四五遍后,再记其余含义,这样负担会减轻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单个单词的记忆时间不宜超过4.5秒。我在阅读中遇到生词,会将其标注在《红宝书》上。作文部分,我跟随王江涛的指导,背诵了20篇范文,大约从10月开始,因夜晚利于长期记忆,所以我选择晚上进行,并持续重复记忆直到考试前夕。背诵两遍后,我购买了英语答题纸进行默写,发现总会出现拼写错误,熟记并不代表能准确书写。作文通常采用印刷体或斜体字,斜体相对较易练习,早期可多加练习。自10月起,我逐渐开始专项训练新题型和阅读C部分,利用历年真题,完成后又购入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资料,仍安排在下午进行。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与加工工艺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理解并掌握其精髓,需具备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晶体结构部分,重点在于理解不同晶系的特点,如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以及它们的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要熟悉各种晶体缺陷,如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这部分理论性强,需多做练习来巩固。
相图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工具,需理解相图中的各个区域代表的物相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特别关注单组元系统、二组元系统和三组元系统的相图分析,掌握如何从相图预测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至于材料性能,主要包括机械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和磁性能等。要理解这些性能是如何受到微观结构影响的,例如位错对强度的影响,晶粒大小对硬度的影响等。材料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有密切关系,了解各种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也是很重要的。
学习这门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本知识,阅读一些最新的科研论文,了解材料科学的前沿动态。凭做实验或者模拟实验,直观感受材料性质的变化,加深理解。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你尝试构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网络。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不要害怕求助于老师或同学,讨论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