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环境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其实我认为在考研的四门课中,最不用担心的就是政治。考研政治就是在考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我也是在十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刚开始就是疏通一下知识点,把相关的内容浏览一遍,在十二月之前根本不用太使劲准备政治的简答题,把时间多分给其他科。在考研前的一个月,任四和肖四会相继出版,然后就买这两本书使劲背,我更倾向于肖四,总之,政治你是最不用担心的。政治复习用书: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讲真题,肖秀荣考点预测背诵版,肖秀荣形势与政策,肖秀荣8套卷,肖秀荣4套卷,任汝芬4套卷,徐涛的考研政治考前必背20题,蒋中挺的客观题应试宝典。
考研数学方面:
我并不否定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偶尔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我还没能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偏向于一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倾向于先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再通过归纳题型来巩固知识,以此增强学习效果。对于仅专注于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举个例子,今年2018年的数学一和三中有一道概率论试题,涉及到“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考试后,我翻阅了许多题型集,没有发现任何一本提到这种特定题型。这不应被视为全新的题型,因为该题的核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理论知识的角度看,并未超出课程范围。但从题型角度来看,它却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常规的。如果一本题型书仅仅依赖题型来覆盖所有考点,不仅是降低了考研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老师的智慧。近年来的实际考试题目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讲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词汇记忆,有许多策略可供选择。我当初参考了一套网络上颇受欢迎的“17天攻克GRE”计划,虽然它出自一本书,但实际上除了每日单词学习表外,其他内容并不那么必要——你只需从网上找到这个单词日历并下载。这份资料包含两个版本的日程,一个紧凑型,一个轻松型。其依据是1、2、4、7、14天的复习间隔法则。若遵循紧凑版,你会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空余时间去处理其他事务。我个人选择了轻松版的日程,大约到中期时,每天需投入约三小时来记单词。持之以恒后,我发现原本陌生的词汇在实战阅读中变得极其熟悉,解题也更加自如。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你需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过程、化学反应以及地理系统的运作机制,这些都是构建环境科学理论框架的基础。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建议你花时间回顾这些基础知识,确保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是环境科学的核心。对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你需深入理解其原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策略。这不仅需阅读大量的文献,还需进行独立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我经常凭做笔记和绘制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整理这些复杂的信息。
再者,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需熟悉基本的实验技术,如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并懂得如何解读和分析数据。我强烈推荐你参与一些实际的实验项目,或者凭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环境科学的一个有效方式。你关注最新的环保政策、科研进展,甚至参与一些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的问题结合起来。我个人就经常阅读相关论文和报告,以此了解最前沿的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