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财统计与管理学院应用统计学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基于我的体验,我提议从7月起着手准备政治学习,初期保持每天两小时的学习时长,后期可逐步增至三小时,具体时长依个人效率而定。7月至8月,专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议每日清晨研读一章!我当初采用的是徐之明的“超级红宝书”,先阅读教材,再听老师的讲解,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避免在课堂上迷失方向。进入9月至11月的冲刺阶段,继续之前的进度,依次复习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此时,每天保持三小时内学习,并搭配肖秀荣的1000题和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本。不过要注意,辅导资料不宜过量,因为基本知识点大同小异,我个人认为“超级红宝书”最为详尽。接下来就是做各类模拟试题的关键时期。最后的12月直至考试前,全力以赴地背诵吧!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政治,如风中劲草、肖四、任四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复习数学的。我的学习策略是每学完一章课本内容,就完成相应章节的全书练习,包括例子和习题,但课本中的习题我就跳过了,因为它们的价值不大,而例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我采用的是二李的全书,这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由于历年数学考试的大纲变化微乎其微,所以使用上一年的版本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并无硬性规定。接下来谈谈复习的具体细节,这方面肯定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并不建议花大量时间系统地研读课本,尤其是不必全部做完课后题目。我认为,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查阅课本更为有效,因为课本上的知识较为分散,条理可能不够清晰,综合性也不算高(并非难以理解)。有些内容相对于考研来说可能过于偏僻,你在课本习题中纠结的问题,可能在实际考试中并不会出现。因此,我认为把太多精力投入系统阅读课本不太划算。至于复习顺序,我建议按照这样的步骤:全书→全书总结→历年真题→第二次做真题并同步总结→400题同时也进行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众多考生而言,这无疑是一道难题。许多人都在这个阶段停滞不前,如果未能达到国家分数线,就算专业课程成绩优异也无济于事。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备考者们务必重视英语学习,从3月至4月起就应该着手背单词,每天都需要坚持,不可间断,切勿好高骛远。真题的练习至关重要,至少要完成五遍,彻底理解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含义,全面掌握语法规则。众所周知,考研词汇往往有多种含义,绝不能掉以轻心。此外,作文部分应提前准备几个模板,涵盖个人品质和社会现象等题材,避免使用不安全或千篇一律的网络模板,这样难以获得高分。你需要一些独特而富有文采的句子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因为现在的英语作文评分是由多位教师共同进行的,即使第一个老师未留意到,下一个老师也可能会看到。因此,如果你不擅长写作,也不要乱写,简单诚实地表达通常会比胡乱拼凑得到更高的分数。至于翻译长难句,唯有通过日常不断练习才能提升,这部分在考试中的分值也不容小觑。总的来说,对待这门科目一定要谨慎认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理论是王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严谨的数学学科,其基础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期望、方差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知识构成了整个科目的骨架,只有扎实的基础支撑起后续的学习。
公式记忆与应用要结合。例如,贝叶斯公式、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等,不仅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你尝试凭做题来巩固记忆,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实际应用场景。
再者,计算能力的提升不可忽视。这不仅包括基本的概率运算,还有矩阵运算、特征值计算等高级技巧。多做一些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对统计部分,理解各种统计量的意义及其推断方法是关键。比如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不仅要会计算,还要明白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也是重点,需花时间去琢磨。
实战演练必不可少。模拟考试环境,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调整复习策略。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对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