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博物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博物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北京科技大学博物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九月中旬后才启动政治复习的,身为理科生,我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根基薄弱。我耗费不少时间逐字逐句研读了肖秀荣的详细解释,但仍感到困惑不解,就像许多前辈的经验所述,我不建议提早开始政治复习。与英语不同,政治初期并不需要大量机械记忆,大致了解主要脉络即可,不过最迟九月份必须开始。接着,我投身于刷题的过程中,通过解答题目来熟记知识点,这已经相当充足。然而,我要提醒你们,老旧的题库价值有限,因此要合理分配时间。我完成了肖1000题、风中劲草以及大纲选择题(总计约6000题),并且将错误的题目再做了一遍。此外,我还做了肖4、肖8、任汝芬、阮晔等后期预测卷,但在实际考试中,总会发现有些遗漏。总的来说,选择一两本基础教材就足够了,避免在不必要的地方消耗过多时间。关键是跟上当年的政治报告!这一点强调三次!对于大题部分,以背诵为主,掌握答题技巧为辅。让我按板块具体说明:对于马哲,理解是关键,概念最为重要,我报名参加了课程,有老师指导。选择题主要考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至于大题,我的建议是尽可能背下所有要点,数量不多,大多是套话,每年都会重复考,而且这是得分的关键部分,尽量不要失分。许多人会在最后一个月疯狂背诵各种预测卷来准备大题,但这可能会让你压力山大,因为内容太多且时间紧迫,所以我建议提前完成哲学部分的背诵,会让你轻松不少。答题时,应先写出原理,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大部分题目遵循这样的写作模式。另一个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原理,怎么解决呢?多做题绝对有帮助,寻找关键词,识别出题者的暗示和题目的重点。此外,重新审视原理的概念,也许你会明白为什么这个原理在此不合适。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主要说一下单词吧。考研单词大概有5000个,去除初中高中四六级单词也有3000个左右。在前期第一遍背单词时每天应该抽出3到4个小时专门背单词,每天背新的100个复习旧的300个左右,这一遍要求是快速,不用管会不会拼会不会读,因为考研初试并不要求口语和听力,所以只要看见这个单词的能大概想起它主要的意思有什么就完成目标了。这里推荐使用APP来背单词,因为系统会为你安排好每天应该背的和应该复习的单词,省时省力。自觉性差的还是挑一本主流的单词书来背单词,自己安排好每天的量。经过第一遍背单词,词汇量应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遍背单词建议在全面复习第一遍背单词的同时要在阅读中背单词,将经常出现在阅读当中的单词挑出来重点记忆,这里要注重熟词僻义的记忆。第三遍要求不断重复之前不会的重点单词和熟词僻义单词加强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的核心是文物学、博物馆学以及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对文物学,你需理解和掌握各类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这需大量的阅读和记忆,建议多读原著,如《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等,配以图片辅助理解。
博物馆学部分,你需了解博物馆的历史发展、功能定位、藏品管理、展览策划等内容。推荐《西方博物馆学名著选读》,这本书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博物馆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实践性的案例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关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动态,研究其策展理念和运营模式。
再者,考古学是文博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掌握基本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如地层学、类型学等,并对中国主要的考古遗址和文化有所了解。《中国考古学通论》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参与一些考古报告的阅读,对提高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精读+笔记是非常有效的。每读完一部分内容,都尝试用自有的语言概括并做笔记,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帮助记忆。讨论+实践也很重要,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问题,或者尽可能寻找实习机会,亲身体验博物馆的工作流程,这将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实用。
定期进行模拟试题训练,熟悉考试的题型和答题节奏,这对提高应试能力至关重要。你参考历年真题或购买相关辅导书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