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过程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本人政治开始复习是从9月份,个人感觉政治也没必要准备那么早,毕竟是记忆为主,看得太早了也不太能记得住。由于本人高中学理科,对于政治的一些类似马原之类的基本原理神马的在考研之前是一点也不会,马原的基本原理和毛中特的整体框架如果要是自己复习的话,对于理科生来说还是相对比较吃力的,后期要跟紧肖秀荣,肖老的考研押题不是盖的,考研题目发下来居然能押中原题。顺便说一下,政治的资料其实就是肖秀荣老师系列的整套用下来个人感觉就可以了,最后的肖八和肖四一定一定一定要买,后面的大题一定要全部背诵过关。
考研数学方面:
尽管今年的考题难度较高,但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并不在少数。我自四月份起便开始了复习之旅,精心制作了两本我认为无比宝贵的笔记,几乎每天都重温一遍。接着,我投身于李永乐老师的全套教材,其中包含的题目类型都是经典之作。起初,可能会觉得有些吃力,但一旦深入其中,便会逐渐找到手感。初期做题速度较慢,错误多时难免沮丧,但我依然坚持不懈。完成这两本书的练习后,内心的满足感难以言表。十月份,我开始攻克历年真题,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从八十年代末到一二年的试题,留出几套作为后期模拟考试之用。第二次刷真题时,我使用了宇哥的真题全解析。此阶段结束后,我开始接触模拟试题,包括合工大五套卷、宇哥的八套卷以及李永乐老师的6+2。后期,我每天早上抽出三小时模拟实战做题,次日上午则用于批改和整理。错题的价值不可忽视,需要反复温故。实际上,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多做题,题量上去了,能力自然而然会提升。有趣的是,最后我的考研成绩与宇哥八套卷四套卷的平均分数相差无几。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暑假开始背单词,暑假主要是学习阅读,因为得阅读者得天下嘛,用了黄皮的单词书,单词书过完了就用软件扇贝,一天一百到二百里面有几十个生词,剩下的是熟词,一遍一遍过,打卡一般100到120天就可以刷真题了。英语的真题我视如珍宝,两天一次模拟考试。作文要重视。我英语可能没考的理想中那么好,除了客观原因外,作文可能是失分主要项。作文我一直没怎么认真准备,辅导班的老师天天催促我自己写作文,可我就是不当回事,后悔啊,到最后小作文根本就没时间准备了,所以可能在作文上有点吃亏,呜呜,希望后来者引以为戒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统计热力学以及电化学等五大板块。热力学部分,理解并掌握三大定律是基础,尤其是热力学函数如H、S、G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这对预测反应的方向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动力学则关注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机理,要熟练运用速率常数、级数、活化能等相关概念。量子化学深入到分子层面,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的理解需一定的数学功底。统计热力学帮助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电化学则是理解腐蚀、电池等实际问题的关键。
学习物理化学,切记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个知识点。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原理,动力学与热力学的关系等。理论与实验结合也是提高理解力的有效方式。凭实验,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验证理论预测。
在复习策略上,我认为“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是最好的指导原则。对复杂的公式和理论,首先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凭做题来加深印象和巩固知识。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样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迅速定位信息。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它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既能激发思考,也能增强对知识的掌握。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他们都能提供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