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研究生难考吗(文学类考研哪个方向比较好考)

南京大学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项目竞争非常激烈,毕竟它是国内的一流高校。
考试难度通常取决于招生单位所在的地区及其声誉,不同的生源情况也会产生影响。通常来说,位于发达地区的知名院校的竞争压力较大。
此外,考试难度还与个人准备程度密切相关。备考充分则相对容易通过,反之亦然。这是因为最终录取与否取决于初试和复试的成绩排名。
犹豫不决地选择文学类的考研方向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我当时也曾在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间徘徊。如今已经积累了两年的研究生经验,让我来谈谈这些方向,并给出一些选择方面的建议。
文学类研究生招生人数较多的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两个领域按时间划分,但中间却缺少了一部分——即近代文学,大致指的是从1840年到1910年新文化运动期间。由于这段时期的研究较少受到关注,因此反而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某些学校特别重视这一时期的文学,如果你对此有兴趣,可以考虑申请。不过,目前近代文学通常仍归属于古代文学之下,似乎还未单独设立为考研方向。
关于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选择,你可以问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古代人更出色还是现代人更有才华?当今的小说是否能某考研品牌四大名著?
这类问题是因人而异的,但它反映了一个基本的思想倾向。例如,我和学习古代文学的同学时常讨论,我会评价某部古代作品毫无价值,他会反驳说现今许多作家的作品糟糕透顶;我会提到某个主题在清代已被彻底研究清楚,他们还在继续探索,他会回应道即便如此也远比当下的作品有价值;我会坚持今天的创作优于古代,他则坚信经典永存。尽管这些都是半开玩笑的说法,但这或许正是喜爱古代文学者与喜爱现当代文学者的差异所在。
文学类考研还包括许多其他方向。
若觉得仅专注于中国文学不够有趣,想要拓宽视野,则应考虑外国文学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方向有不同的名称,如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世界文学和外国文学。我对它们的具体区别不太清楚,这些术语听起来颇具挑战性,以致许多人望而却步。实际上,一旦入校后就会发现自己主要跟随导师的研究方向。
还有文学理论,即文艺学专业,看似高端复杂,许多人一看就觉得头疼。主要原因是在本科阶段接触的理论较少,即使是中文系也是如此。根据我的经验,随着读研时间的增长,越发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如果你偏好阅读理论而非小说或诗歌,那么这个专业将是最合适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理工科背景的学生选择跨专业报考该方向,因为他们可能更适合这种理性思考的方式。对于文学作品涉猎不多的考生而言,文学理论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另一个新兴的专业是创意写作,近年来才建立起来,通常属于专硕类别,如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设有此专业。简言之,这是一个旨在培养作家的专业。据我了解,毕业论文通常是完成数万字的小说作品。以往常有人说中文系并不培养作家,但这一观念也许将有所改变。在美国,写作课程历史悠久,如教你如何描绘一个小偷偷入家中却发现无物可盗的心理活动。我认为这对于小说创作十分有益。
顺便提及,在考研方面,上述各个专业其实相差不大。尽管文学理论、外国文学以及创意写作的招生名额较少,但报名的人数也不算太多。
总之,选择考研方向最重要的是兴趣。如果你不确定更倾向于哪一个方向,不必急于决定,因为文学类考研通常涵盖广泛的学科内容(多数学校的考试科目涵盖了整个文学领域的知识)。除了个别需要考查大综合(包含语言学)和写作能力的情况外,几乎所有内容都需要复习。因此,可以在复习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提前半年确定方向是完全可行的。
更为关键的是,比起花时间纠结于方向选择,不如尽早开始复习,特别是英语在文学类考研中的分量很重,有时甚至比专业课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