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考研的论述题部分,主要依靠复习肖四就足够了。肖四通常在考试前的一两周发布,因此一旦获取到,应立即着手背诵论述题,务必要反复熟记(请确保购买的是正版)。尽管肖老师的预测未必完全准确,但他的资料涵盖广泛,即便遇到全然陌生的题目,凭借记忆中的素材也能自圆其说。如果想要增加保险系数,可辅以徐涛的论述小黄书(最后20题)。我本人就是结合小黄书来复习的,事实证明,有些肖老师未预测到的题目,在小黄书中有所涉及。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或目标取得政治高分,多参考这些资料当然有益,但关键是要确保有一套能够倒背如流。此外,马原这门科目由于难以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所以在依赖押题卷的同时,最好能自行整理并背诵所有原理。我当初主要专注于背诵肖四,直到考试前,已经背了三四遍,同时将马原的原理过了一遍或两遍。
考研数学方面:
而另一方面,题型为主进行复习并不是我否认这种学习模式,我自己也会穿插用这种学习模式,也是因为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做啥都会的境地,但我所坚持的学习路线可能与你有所不同,一般会从掌握原理的知识层面后辅以题型总结进而达到对学习有所助益的效果,而单纯就题型而学习题型,我是不推崇更应该说是反对的,拿一个最近的真题例子说明,比如今年2018年数学一、三的中所出现的那道概率论试题中的出现了一道“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题型,而就以往的复习全书中都是“离散+连续”(2016、17年)或者“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考完后我查阅过所有的题型类书籍,都没有一本书籍有过对此类题型做过说明,这不应该说成是又出现了什么新题型,因为就这道题目考察的本质还是我们所学过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知识原理层面它不属于超纲题,但就题型而言,它反而是一道“超纲题”,倘若一本题型类书籍仅仅依赖题型就想涵盖所有考察内容,不仅是在降低研究生入学的门槛,也是在侮辱命题老师的水平,但就近几年的真题而言就是最好的说明。说到这,我相信你该明白的问题也就明白的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几乎没有专门记忆词汇,同学们常常用那本打乱顺序的单词书,他们一直复习到考试前一天,反反复复,直到书页都磨损不堪。我只是背诵了赠送的黄皮书单词册,仅此一次。我将过去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增大了行距。早期的题目我只做翻译,不解答;后期的则先做题再翻译。我会记录每份真题中遇到的陌生词汇在小笔记本上,理论上应该随时查阅(但似乎我一直抽不出空闲)。有一段时间,我对近五年来的试题都能做到逐句翻译。
至于阅读理解,我购买了张剑的黄皮书,并使用了备受推崇的柯林斯双解字典。我在独立完成翻译后再与这两本书对照,发觉张剑的一些翻译略显勉强。不过,张剑的书设计得很实用,原文和译文分列左右两栏,便于比较。我把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一边做题一边翻译,对我来说,两本书的差异并不显著,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作文部分肯定需要提前准备,否则临场现想很难写出好文章。我准备了十大篇大小作文,务必倒背如流,这样考试时才会有话可说。记住,一定要熟练到能脱口而出的程度,仅仅背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涵盖了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多个基础科学。牢固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比如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生物的生态循环,以及地球物理过程等。我会建议你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回顾和巩固这些基础知识。
环境问题的实际案例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复旦大学的试题往往倾向于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关注最新的环境科研动态,理解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析实际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等,是非常必要的。你订阅相关的学术期刊,或者参与线上线下的讨论,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考察的重要部分。环境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和数据解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你需熟悉常见的实验方法,理解各种统计工具的应用,并能够有效地解释和展示数据结果。多做实验设计练习,掌握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将大大提升你在这一部分的应试能力。
论文阅读和写作也是我备考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凭阅读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我了解前沿的研究方向,也能锻炼自有的文献检索和信息整合能力。定期尝试撰写科研报告或论文,提升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