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东南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东南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重返校园后才开始涉猎政治学习的,如果觉得起步偏晚,提早一个月也无妨,但不必过早,因为这门学科需要巧妙的理解。我的主要参考资料是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几乎购买了他的全部作品。在9月至10月期间,我会利用上午的一段时间专心于政治学习,阅读一章精讲精练,然后完成对应的1000题,这样的循环大约持续一个月(1000题使用铅笔答题,以便日后多次复习)。接下来是第二轮,但我改变了顺序,先做1000题,再回顾精讲精练内容。到了10月和11月,进行第二轮学习时,你可能会发现初次学习的内容记忆模糊。不过别灰心,由于知识点繁杂,需要通过不断刷题来加深印象。每次做错的题目务必查阅原文,结合解析理解错误原因,一些错误会反复出现,记得做好标注。10月左右会有政治大纲解析和风中劲草出版,我认为前者是值得购买的,尽管我在第二轮仍然使用精讲精练做笔记,但大纲解析中会列出每年的变动,这些都是重要考点,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所以在做模拟试题时,遇到精讲精练中未提及的部分,需查阅大纲解析。我还购买了风中劲草,但由于时间紧张,未能深入阅读,这本书更像是精讲精练的浓缩版,适合时间紧迫的学生参考。我的政治复习全程仅进行了这两轮。11月起,我不再通读精讲精练,但继续刷1000题,遇到错题依然查阅并标记,1000题我大概重做了4至5次,这对巩固基础知识和提升解题直觉很有帮助。此外,过去十年的选择题真题也要反复研读,以了解考研的实际难度和风格。11月,肖秀荣的8套卷面世,选择题要认真对待,反复练习,主观题则做到熟悉。12月,肖四发布,处理方法相同,但此时要开始背诵大题。我只背诵了肖四的所有大题,逐字逐句地背了5到6遍,考试时只需稍加结合材料即可,我认为这样已经足够应对大题部分。至于形势与政策,除了购买肖秀荣的小册子,还要密切关注他的最新指导,最后阶段我购买了市场上能找到的各种模拟题,仅用于练习选择题,因为不同老师的侧重点各异,多做些准备总是有益的。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还是蛮推荐的。这本书单词都是历年真题中按照出现频率排序的,同时带有相应的真题例句,可以提高自己盲目背单词的效率。建议尽早着手开始,一天看一个单元就可以,不然吸收不了。我从三月初开始《恋词》的学习,也有些收获。到了9月10月,开始准备英语作文,用到的资料主要是王江涛和朱伟。最开始背诵所有的文章,背熟了之后就要自己为自己设立主题,自己组织语言来写作。其实所谓的“自己组织语言”,也都是之前背过的文章里的语料所拼凑成的一篇新的文章,这也是之前背诵的意义所在。但不是硬拼硬凑,必须通顺符合主题,同样需要自己的加工。在初期不要盲目的押题,和相信所谓的押题,静下心一点点的背,到最后可以自己挑几篇重点文章着重背诵,这样才可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另外,一定不要在11月份或者12月份才准备作文,一定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生物化学,这是一门结合生物学与化学的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蛋白质、核酸、酶、代谢途径等方面。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至关重要,尤其是四级结构和活性位点的理解。要熟练掌握DNA复制、RNA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些都是生物化学的基础。对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不仅要步骤,更要理解其能量转化的原理。
有机化学则更偏重于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重要概念如官能团、同分异构、立体化学、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等需深入理解。特别注意芳香性、酸碱性和亲电性等基本概念,它们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也是常考点,需训练对反应条件和产物选的判断力。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对任何知识点,先尝试理解和消化,凭做题强化记忆,凭模拟实验或设计反应路径来实践应用。生物化学凭绘制概念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复杂的代谢过程;有机化学则多做练习题,凭实例加深对反应机理的理解。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东南大学的教科书通常包含了考试的主要内容,一些经典的参考书,如“Lehninger的生物化学”和“Brown的有机化学”,则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网络资源如Khan Academy和Coursera上的相关课程也能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至于复习计划,我个人倾向于每天分配固定的时间给每门课,保持平衡。定期进行自我测试,评估自有的进步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